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志智”双扶拔穷根 ——千阳县“志智”双扶工作纪实

西北信息报 2017-12-20 12:1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喜林 通讯员 胡小军

“不想吃苦、不想出力,一辈子都挣不来钱,一辈子都没钱花。”

“政府给残疾人吃上了低保,有些残疾人生活有保障了,就等政府‘照顾\’了,这是思想上太懒了。”

……

12月10日,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扶贫扶志学校,10余个脱贫先进典型在作脱贫事迹报告会。在这些脱贫先进典型中,既有过去村民眼中的“懒汉”,也有没文化、没劳力的残疾人,可他们在该县“志智”双扶中树立了脱贫的信心,掌握了致富的技能,现在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挺胸抬头走上了致富的大道。

把一个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引导到“我要脱贫”,这需要他从思想上、信念上有一个巨大转变。那么,千阳县在对贫困户扶志扶智中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

勤“补脑”脱贫强信心

千阳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布局,属国家六盘山片区和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6年该县确定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8077户2.56万人,贫困发生率14.8%。

“扶贫要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输血\’转化为‘造血\’,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子。”县委书记何玲说。今年全县2093户、7388个贫困人口脱贫,明年整县脱贫,千阳县把扶志扶智当作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的“总开关”,“志智”双扶、扶脱互促、激发内力、自立自强,提振脱贫信心、提升脱贫动力,唱响了勤劳致富的主旋律。

和其他县遇到的难题一样——千阳县少数贫困群众,思想保守怕风险,缺乏勇气怕担责,穷守穷熬等照顾,而且大部分贫困户因病因灾致穷多,依赖帮助多,等靠政策多。

扶贫先扶志,越是贫困越得有精气神,千阳县用先进文化给贫困户“补脑”。组织宣传、文化、群团组织等10多个部门,深入村级农户开展农民教育大宣讲、文化扶贫大巡演、廉政文化进乡村等宣传活动,进村宣传脱贫政策、讲解脱贫故事,用身边鲜活事例消除群众不敢试、怕失败的心理恐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期盼了解扶贫政策、脱贫举措的实际,县上发挥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的远程宣传作用,用网络信息宣传脱贫政策、重点产业,借助省市媒体大力宣传脱贫成效和创新举措,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产业脱贫。

英明村贫困户杨居成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勤劳脱贫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他对记者说:“穷不可怕,就怕越穷越不想干,流泪不如出身汗……”

授技能脱贫增勇气

常言说:一技在手,脱贫不愁。11月24日,千阳县扶志扶智学校在该县职业中专揭牌成立以来,全县各镇已创办了18所“双扶”学校。

针对贫困群众缺技术、不会干、不敢干的实际,制定农民技能培训全覆盖方案,整合农业、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根据群众“想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思路,量身开展脱贫技能培训。县“双扶”学校开展电工、服装、家政、电商物流等培训,帮助不愿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实现技能型就业创业;围绕骨干产业开展矮砧苹果、家畜养殖、大棚种植、刺绣制作等产业技能培训,做强产业促增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扶贫干部、产业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能力。县上还安排民政、教育等部门对留守人员、贫困学生、光棍汉、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救助,减轻这些人员家庭的负担。

位于水沟镇英明村的天力德蔬菜公司经理贾宝红参加陕西省优秀企业带头人培训后,转变发展思路,吸纳周边200多户贫困群众采收、种植山野菜促增收,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千阳金达莱刺绣合作社培训工人500多人,带动300多名贫困妇女刺绣创收100多万元。一年来,全县开展各种技能培训1.2万场次,受训7万人次,95%的贫困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能。

南寨镇走马堎村贫困户郭金萍参加几期培训后,应聘到海升苹果产业园打工,每天能挣60元工资,她又把承包地流转给公司,租金、分红、工资三样一年能挣两万多元。她信心满满地说:“感谢技能培训让我找到了脱贫出路,今年实现脱贫没问题。”

树榜样追赶有目标

扶贫越到后期,任务越艰巨,贫困户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树立先进典型,带动百余群众,各村采取张榜公布、发送喜报等形式表彰勤劳致富户、率先脱贫户,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先进事迹,开展“脱贫致富竞赛”。

南寨镇闫家村贫困户李改平,丈夫去世后留下两个孩子、一个老人和10多万元的债务。她不等不靠,起早贪黑,养鸡、喂兔、卖小吃、到海升园区打工,不嫌辛苦,努力脱贫。李改平说:“现在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让我对脱贫更有信心了。我准备再种几亩葡萄,挣钱还债,争取早日摘掉穷帽子。”在千阳县,穷守穷熬的贫困户没有了,而像李改平这样争着勤劳致富脱贫的人却越来越多。

针对贫困户自身脱贫能力不足的实际,县上大力实施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对接、发展共赢的方法,把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捆绑发展,让放下思想包袱的贫困户在外力帮助和带动下,建立起自已的短期增收项目和长期致富产业。

张家塬镇宝丰村贫困户沈爱乾,搭载村经济合作社栽植苹果9亩,全面挂果后,年增收2万多元。沈爱乾说:“我搭载产业扶贫解决了技术销售难题,现在越干越有信心,明年保证能致富,与大伙一起过上小康生活。”全县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千万亿”工程(人均年增收1000元,万名劳动力技能提升,产业扶持资金投入2亿元),着重解决贫困群众因资金、技术、设施不足而产生发展畏难情绪,聚力解决产业脱贫起步难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投资1.3亿元,搭载带动1.2万户贫困群众发展矮砧苹果、蔬菜、中药材等2万多亩,发展禽畜养殖3万多头(只),带领所有贫困群众向产业脱贫、长久脱贫不返贫迈进。

新闻推荐

千阳县以党建引领促创先争优

本报讯(通讯员高原原)今年以来,千阳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评议,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为全县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千阳县坚持严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挥党...

千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千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