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苹果产业引领陕西省果业由大到强

陕西日报 2017-11-24 08:20 大字

千阳县宝鸡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工人在从荷兰引进的全自动光电一体化苹果分拣线上包装苹果,这条全自动分拣线每小时生产能力达20吨(2月17日摄)。这是全亚洲最大的苹果加工分拣线。

千阳县华圣果业万亩矮化苹果园里,在从意大利引进的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上,工人正进行冬季果树修剪。目前全省苹果重点县区已设立园艺(果树)站160多个,配备县乡两级果业技术人员近2000名。

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柏林湾村高模德在采摘苹果(11月1日摄)。陕西省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大片”,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千万人,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

千阳县海升矮砧苹果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为果树疏花(4月27日摄)。千阳现代矮砧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实现了果业的高产高效,保障了果品质量安全,带动了整个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

洛川苹果形象店西安分店,销售人员田深在填写快递单(11月21日摄)。陕西省大力整合省内果业品牌资源,打造“陕果”(秦果)品牌,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陕西水果品牌店300多家。

宝塔区柳林镇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乔磊,向孔家沟村400亩苹果种植大户、延安市宝塔区高山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斌了解冷库贮藏情况(11月2日摄)。截至目前,陕西省拥有果业企业3229家、果业合作社1999家,果品贮藏能力291.2万吨,初步保障了季产年销。

延安磊鑫食品有限公司浓缩果汁生产线,年产能力约为1万吨,浓缩苹果汁销至美国、土耳其等国(11月2日摄)。全省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13家,39个加工厂,浓缩苹果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出口量占到50%,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浓缩果汁加工、出口基地。

本报记者 肖晓良摄影报道

“唉,两块没了!”

11月1日,在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柏林湾村高模德的果园里,一个苹果掉到地上磕了一个疤,老高十分可惜地说。

11月2日,宝塔区蟠龙镇新民村张胜有、刘小琴夫妇在高兴地采摘自家15亩苹果,老张对果商给的价钱很满意。

高模德、张胜有只是陕西省种植苹果的普通果农。目前,全省种植苹果的农户170万,涉及农村人口600多万人。

记者从省果业局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全省苹果种植面积1057万亩,产量110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全省发展矮化苹果120万亩,占到苹果种植总面积的10%,居全国第一。陕北山地苹果面积达到260万亩,覆盖15个县(区),成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省建成苹果试验站(所)12个,累计建成并认证绿色果品基地300万亩、有机苹果基地20万亩,发展出口注册果园86万亩,苹果优果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苹果产业在一产的基础上融入二产、三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综合提升。

据统计,2016年全省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增加值403.5亿元,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32.2%,苹果45个基地县主产区果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为陕西省的脱贫攻坚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洛川、白水等重点县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和75%以上。

苹果产业作为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的后续产业,在渭北黄土高原形成了一条“绿腰带”,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一业旺带来百业兴,苹果产业带动了果区加工、贮藏、营销、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

经过多年发展,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战略部署,陕西苹果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陕西苹果产业处在由大变强的新的历史节点,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政府“关于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设现代果业,引领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由大到强。

新闻推荐

宝鸡市金台区与千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帮扶活动

本报讯(记者郭妍)近日,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宝鸡市金台区教体局携手千阳县教体局,开展“金千教育联盟”民办幼儿园帮扶活动,架起两地幼儿园相互学习沟通的桥梁。宝鸡市金台区教体局组织区内4所管理...

千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千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