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户搭乘脱贫直通车——千阳县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宝鸡日报 2017-11-06 18:03 大字

本报记者刘亚媚

脱贫的关键在产业。在农村,一些贫困户虽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劳力、少资金、没技术;虽有扶持政策帮衬,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怎样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近日,记者来到千阳县采访,从众多贫困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上,不难看到该县开展***的喜人成效。千阳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探索形成了“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投向不精准、产业扶贫机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的产业扶贫问题,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稳定收益,也让扶贫资金真正发挥了“母鸡生蛋”的作用。

搭乘“脱贫直通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千阳县众多贫困户也进入“搭载式”扶贫的集中分红季。

张家塬镇 200户贫困户搭载陕西盘龙新天地公司发展湖羊养殖,每户以 1万元扶贫资金入股,领到了1000元分红款;草碧镇罗家店村 66户贫困户每户享受到 430元的西瓜产业发展红利金或承包费减免;南寨镇南寨村成立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搭载全村 128户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 70多岁的李招柱老人接过 500元分红款后高兴地说:“活了 7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领到分红钱,还是党的***政策好,我们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贫困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是因为他们从县上产业扶贫的好政策中实实在在受惠。

贫困户发展产业,说起来不难做起来不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往往愁销路、愁技术、愁投入;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市场、有技术,抗风险能力强,特别是千阳县的苹果产业发展很快,先后落户的海升、华圣、大地丰泰、汇源等龙头企业“开疆拓土”的意愿又十分强烈。千阳县产业脱贫办公室主任杨宏忠说,“搭载式”扶贫,则把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进行“捆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让贫困户搭上了增收的直通车,又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经过摸索,千阳县以矮砧苹果为主导产业,同时涵盖奶畜、光伏及花椒、蔬菜、苗木等产业,形成了四种搭载式产业扶贫:一是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新型经营主体,按股份领取“保底 +分红”,贫困户享发展收益;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向贫困户提供苗木、种羊、鸡苗及技术指导、农机服务,并对产品进行收购或销售,贫困户负责饲养、田间管理;三是贫困户在园区、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四是引导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每年获得流转收益。

目前,千阳县的产业扶贫实现了全覆盖,累计实施 98个产业扶贫项目,全县 8077户贫困户户户有特色产业、家家有增收渠道。

张家塬镇宝丰村贫困户沈爱乾在村经济合作社的扶持下, 2014年栽了 9亩多苹果,今年已零星挂果,明年全面挂果后,一亩地能收入 3000元。脱贫就在眼前,沈爱乾的干劲也越来越大。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告诉记者,扶贫资金怎么花,是门学问,一定要算经济账、长远账。实践证明,让贫困户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发展产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群众都很欢迎”。

壮大村集体经济

既让民富又让村富,是千阳开展产业扶贫的另一个亮点。目前,该县7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都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把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抱团”融入产业链。

从今年起,千阳县按照户均 2万至 3万元的标准,把财政整合资金切块下达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选择产业发展项目,贫困户享受“保底 +分红”,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收益和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目前,全县第一批 3100多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用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

张家塬镇柳家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 18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到农机、红果、光伏 3个本村专业合作社,搭载全村 164户贫困户。农机合作社成立仅 3个多月,就通过深耕、播种等劳作实现收入 20余万元。

宝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 77万元扶持资金,为 131户贫困户建了110亩苹果园,连续三年为每户贫困户分红 420元,三年后果园收益归全体贫困群众所有。同时,利用县上项目资金 285万元及财政扶贫资金 30万元,发展矮砧苹果育苗苗圃 120亩,苗木出售后,同样将使贫困户受益。

打造“脱贫加速器”

发展产业,还有许多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要跟上。据此,千阳县统筹考虑,整合资金,加强谋划,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水利、道路工程。

南寨镇大沟水库承担着 26个村的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任务。水库周边是苹果主产区,农民种植苹果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水库水量常年不足,难以满足果园灌溉需求。县上多方考察后,决定投资 2600万元实施“引冯济大”工程,即将冯家山水库的水引到大沟水库。工程 7月初开工,目前 14公里管道已基本铺设完成。项目完工后,可增加库容 75万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 1万亩。在此基础上,实施“四库连通”工程,将大沟水库与附近的邓家塬水库、宝丰水库、桐花庄水库连接起来,畅通水循环,铺就致富路。

农村道路建设,更是全面开花。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县上对所有农村公路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全市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际,主动出击,共争取 396条、 141公里的进村“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计划,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把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铺到了农民家门口,缩短了城乡距离,夯实了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是发展的血液。千阳县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共为 1258户发放金融扶贫贷款 728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张家塬镇柳家塬村村民杨永忠厚老实,家有 5口人,由于母亲和妻子身体有病、孩子又年幼,一家人生活艰难。依靠信贷资金支持,他在家里养起了牛、在地里建起了果园,生活一下子有了奔头。

立下愚公移山志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千阳县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形成了“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的扶贫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千阳特色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新闻推荐

千阳“双百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讯(记者李喜林通讯员胡小军)“大干100天,完成10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再加上扶贫专项资金近2亿元,确保2.6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这是近日千阳县启动实施“双百行动”发出的动员令。千阳县是...

千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千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