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从史料中探究千阳县苹果产业发展轨迹

宝鸡日报 2017-10-30 19:29 大字

温瑶瑶胡文志

金秋时节,走进千阳县南寨镇三合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苹果园,果香扑鼻而来,采摘苹果的果农们看着长势喜人的苹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多年来,千阳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牢牢抓住苹果产业这个龙头。全县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立足县情实际,吸取经验教训,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终于走出了一条以苹果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今年 7月,千阳县荣获“中国苹果强县”“中国苹果苗木之乡”称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就让我们一起翻阅史料,从中探究千阳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轨迹,总结成功经验,从而推动宝鸡市特色产业的发展。

1952年,崔家头镇庄科村的徐启东,自费购买了 120余株苹果树苗栽植,从此苹果产业进入千阳。随后,全国推广的主栽品种开始在千阳试验,虽然当时取得“一亩果园十亩粮”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山塬地区苹果生产管理技术没有跟进,在还未取得栽培经验的情况下,果园就废了。 1970年 -1994年,千阳苹果经历几起几落,终于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2016年,苹果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苹果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资源禀赋是关键。从《千阳县志》及相关文献资料来看,千阳苹果产业有着丰厚的资源优势。

据史料记载,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特征,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降水呈季节性特征。该县山、川、塬三个地貌区,海拔在 750米 -1200米,是日照高值区,且排水较畅、容蓄调节能力强。据 1991年结束的全县土地资源调查表明,全县土壤分为 8个土类,其中分布着大量的黄土性土,黄土性土土层深厚,矿质营养丰富,且通透性强、耕性良好。肥沃的土地资源,加上环境污染少,为苹果栽植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水力资源丰富也是一大优势。千阳县境内有千河和高崖河两大河流,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浇灌条件较好。 2010年,全县有水库库容 1545万立方米,引水、抽水、提水工程 185处,维持有效灌溉面积7540公顷,浇灌条件比较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让苹果产业“加速度”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千阳自古地处交通要塞,商周时的“安夷关道”,秦代的“回中道”,汉代以后的“丝绸之路”,都通过千水谷地。到 2010年,全县有过境铁路 30.7千米,省、县级公路 28条, 353.7千米,公路延伸至村、组,千阳形成了包括铁路、公路国道、省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为苹果产业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当然,人力这个“主角”不可缺少。据悉,千阳自古以农业为主,全县实施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大批农民从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苹果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自 1952年在崔家头镇庄科村引进栽植苹果以来,先后经历几年发展高潮期,苹果栽植几乎遍及全县乡村,经过各级政府技术培训、科技普及,再加上在作务实践中学习摸索,不少农民初步掌握了苹果栽植作务技术,成为具有苹果作务专长的“土专家”,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资源。

千阳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海升、华圣等 11家果业龙头企业落户,并吸引一大批来自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让千阳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示范基地。

千阳苹果产业发展 60多年,几起几落,小苹果终于成了大产业,这其中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

新闻推荐

千阳以特色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在“整县脱贫、追赶超越”的主战场上如何发挥党建助推作用,一直是各级组织探索和思考的课题。近日,千阳县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的“三三党旗增辉行动”,用行动和效果提交了很好的答卷。“‘三三党...

千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千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