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乡村流水席
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为感谢乡党帮忙,为招待亲朋好友,乡村人家往往会倾尽全力招待。早年间,主家会摆上一桌又一桌的“流水席”招待乡邻。小时候我们农村孩子经常盼望家长领我们去吃流水席,乡间称之为“坐席”或者“吃席”。
宴席的准备工作提前几天就开始了,主家或者劳客们到处张罗采购。成箱的酒水,新鲜的蔬菜,大块的猪肉,各种调味品等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农家小院。平常日子乡村人家虽然过得紧紧巴巴,但遇到过大事却绝不含糊。
过红白喜事的那天,主人家忙自己的正事,其他的事务都有总管安排调配。厨房里无疑是最忙碌的场所。一大早村里帮厨的妇女们会自觉到位,在掌勺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忙里忙外。洗菜刷锅,生火烧水,切菜剁肉,蒸炸煎炒,不大一会儿,农家小院里便烟云缭绕,香气氤氲了。
关中地区“过事”,早上一般吃臊子面,它是中午宴席的开胃餐。大锅大灶把肉汤烧热,臊子烩进去,盐、味精、辣子、香料一把一把放进去,臊子汤散发着油润的光泽。细长的煮面浇上浓香的臊子汤,色香味俱全。臊子面端出来了,劳客们热情招呼来客趁热吃,一碗还未吃完,又端来一盘殷勤询问谁还需要。关中臊子面筋道耐嚼,汤香肉烂,深受人们喜欢,一般每人都要吃上个两三碗。由于不是正餐,也没有什么规矩,人们端着面碗或站或坐,随心所欲,臊子面是随到随吃。不像坐在席面上吃七碟子八碗,你得从头坐到尾。
婚丧嫁娶按照传统民俗按部就班进行着,喜悦和悲伤反复在乡村上演。中午时分,大事过完。主家一阵客套之后,宴席正式开始。挡雨帆布棚早已搭建好,从各家各户借来的板凳桌子依次摆开,人们按照长幼亲疏纷纷落座。酒菜端上了桌,其实大多就是一碗“肉丸烩菜”,一盘馒头,菜馍都不限量,能吃多少吃多少,吃完起身。席棚外等着的人便再次上桌。“坐席”的人太多,桌椅根本不够用,所以只好吃完一拨人再换一拨人。在同一个酒桌上反复落座,宛如流水一般,这就是乡间“流水席”的由来。
酒席开始后,席棚间瞬间热闹起来。长辈们懂道理讲规矩,谦虚礼让,吃得慢条斯理;中青年汉子们喝酒划拳,喝得面红耳赤,闹声震天;妇女儿童们叽叽喳喳,争抢夹菜,唯恐落后。
如今,乡村流水席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几年,乡村过红白事办酒席很是讲究了。席棚都是租赁那种现成的流水帐篷,并配备桌椅,连服务人员都成了一水儿的年轻妇女,她们训练有素,手脚麻利。
长大工作后我一直生活在城市,很久没有吃到过乡间的流水席了。有时回想起儿时在乡间“坐席”的情景,总会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来源:宝鸡日报;作者:惠军明)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一图科普 | 防灾不能松劲!雨后2至7天仍是地灾高发期
新闻推荐
(来源:湖北消防)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加油,宝鸡|闻“汛”而动,我们在一起...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