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下 走向“大一统”
周原遗址何尊兵马俑军阵
青铜器古代称之为“吉金”,是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而其本身颜色是金色。由于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了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随着青铜铸造工艺的不断演化,青铜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礼器、容器、乐器、兵器等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铜器的出现与发展,开创了一个光芒四射的辉煌时代。
数十年不懈努力探寻西周都城“岐邑”
西周是个让人着迷的朝代,其都城和王陵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追寻,依旧充满变数。从周原,到丰镐,再到洛邑,周朝的先人们屡次迁都,考古学家们也在追寻着先人的足迹一路踏访而来。
从70多年前开始,中国考古人就从理论论证和实地考察两方面开始了寻找先周都邑的漫长探索。1933年,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徐炳昶、常惠对文王、成王时期的都城丰、镐遗址进行调查;1943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石璋如先生对周原遗址岐阳堡进行调查;1951年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丰、镐遗址进行发掘;1976年,周原考古队对周原遗址大规模地发掘,发现著名的凤雏、召陈两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几十年间,考古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寻西周都城“岐邑”所在,却往往抱憾而归!
近十年来,考古工作着眼研究与保护,深化遗址布局结构研究,采用“聚落结构调查方法”,初步建立了“周原遗址田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GIS系统”,动态地揭示了周原商周聚落“聚邑成都”的形成过程与性质。
尽管西周王城至今难有定论,但“考古证史”的脚步从未停止。2005年,考古人员在韩城梁带村墓地勘探发现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这是当时发现保存完好的周代大型墓地之一。在此后的考古中,先后发掘墓葬70座,其中带墓道的诸侯级大墓有7座。出土各类文物3.6万余件,30余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芮国铭文为大宗,年代在西周晚期早段至春秋早期晚段,揭示出梁带村墓地是两周时期的芮国墓地,解决了学界尚有分歧的芮国地望问题。首次发现随葬的西周木俑,还发现钟、鼓、磬、錞于、钲等两周之际最为完整的打击乐器组合。该墓地的发现对研究两周历史、封国采邑、礼乐制度、物质文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何尊铭文“中国”点睛十四运会奖牌
全运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十四运会奖牌卡扣部分的正反两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取自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内铸的铭文“中国”二字。
何尊,这件大名鼎鼎的西周青铜器于1963年在宝鸡贾村塬出土,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一场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聘请青铜器专家,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品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一件饕餮纹铜尊。马承源过去只听说过但没有见过这件铜尊,他在故宫武英殿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造型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当时他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铭文有122字,内容大意为:“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就这样,铜尊被定名为何尊。“营建洛邑,宅兹中国”,何尊最大的价值是铭文中“中国”二字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
“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版图”
1974年,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像真人一般大小的兵马俑仿佛一支军容严整的地下军团,代表的是秦帝国的军事机构;1976年,在秦陵东侧上焦村一带,考古勘探发现了俑坑、马坑和俑马同坑三种形式的近百座陪葬坑,一些出土陶器上刻有“中厩”“宫厩”“小厩”“左厩”“大厩”等5种厩苑名字的文字,显然这里象征着秦帝国的养马机构。1980年,秦陵彩绘铜车马的出土惊艳了世人,这是迄今为止形体最为宏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驾具最完整、制作最精美的陪葬车马,因造型精美绝伦,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之冠”。此外,象征“军备库”的铠甲坑、象征为秦始皇灵魂提供娱乐服务的陪葬坑、为皇室提供饮食服务的陪葬坑,以及象征秦帝国中央政权三公九卿中廷尉官署的陪葬坑陆续被发现……
这些陪葬坑所展示的内涵远远超过一般的生活层面的东西,它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套完整的秦帝国的管理体制被再现。这些陪葬坑分别对应的是不同的政权机构,它们是三公九卿一类的中央政权机构,这些机构在“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后,被带到地下,继续以另一种形式在另一个世界长久运转。
除了内涵丰富的陪葬坑,秦陵地宫中的水银,模拟了秦帝国的版图,它彰显出秦始皇“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的追求,表现的不仅仅是皇帝个人史诗般的英雄经历,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深牵挂。这是秦始皇心系天下的象征,也是作为帝国皇帝在另外一个世界对国家长久传承的企盼。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宝鸡新城宝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服务群众的故事只是市投资集团为民谋福的一个缩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及时成...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