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散”新味

铜川日报 2021-03-03 07:24 大字

靳丽楠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迎着早春的阳光,农历辛丑年春节如约而至。

对于春节,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或许是天真孩童身上的新衣、兜里的红包;或许是大人们抛下工作、生活的烦恼,享受“吃睡”的快乐;或是悬挂于大街小巷的红灯笼、家家门楣上贴着的红对联;或许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团圆饭桌……但是毫无疑问,无论是哪一种,都少不了地地道道的浓浓年味。它,就像一坛老酒,历久弥香又散发新味。

大年初一中午,我还没有回到老家,就在微信群里看到村民们聚在家门口敲锣打鼓的热闹视频了。他们中,有村里的留守老人,有在外务工的返乡青年,也有正在上学的孩童,大家一个个满脸笑容,卖力地敲响震天的锣鼓。热心的二哥更是开着自家的工具车,拉着锣鼓队沿着村里宽敞的水泥路巡游,用抖擞的精气神、喧天的锣鼓声迎接新的一年。

我的老家,是陈炉镇雷家坡村芋园组。在这里,我度过了那至今仍萦绕心怀的甜蜜童年。记忆中,村子里人很多。年前,大家一定要赶集会、淘小麦、蒸馒头、收拾屋子……孩子们呢,则是聚在一起,放鞭炮、比压岁钱;大人们难得清闲,在一起喝酒、打牌。但在近年,这些已经悄悄地发生变化了:磨面粉不用在家里淘小麦了,馒头是现吃现买了,置办年货、新衣服也大部分都是网购了,就连饭桌上的年夜饭,也不再是原来的大鱼大肉,而是“集体偏绿”。为什么?“现在,生活好了。平时,想吃啥就能吃上啥。过年,大家还都想吃点菜呢。”春节前打算采购时,妈妈就把这句话挂在了嘴边。

今年春节,是我结婚的第六个年头。每年大年初一,我都会回到父母家,陪他们一起吃团圆饭。记得结婚第一年回去时,因为这个还被二伯训斥过。在他们老一辈看来,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年,更不能初一就回娘家。但这两年,二伯的观念很明显变了,不再嫌我回家过年了,还主动让二哥陪着嫂子回嫂子娘家过年,并说:“搁谁家不是过年,一年到头儿媳妇都在咱家呢,过年放假了也让儿媳妇回去陪陪自己的父母。”

不仅外嫁女能回娘家过年,娘家父母也开始去女儿家过年了。邻居家和我家一样,也是三个女儿。这两年,三个女儿相继嫁人后,两口子就轮流去女儿家过年。今年,轮到去三女儿家了。一到腊月,三女婿就开车把他们接到了宝鸡,在他们三女儿的朋友圈里,我时不时地会看到她“晒”和父母在一起吃饭、游玩的照片。看得真切,他们一家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大年初二,因值班,我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了。到村口时,就看到邻村两人正在锻炼并录制抖音小视频。“以前过年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说闲话,有时候因为麻将输赢、喝多了还闹得不愉快。现在大家爱锻炼、跳广场舞、拍抖音,感觉比以前好多了。”送我上班的爸爸告诉我:“现在,村子里想凑一桌打麻将的人都很难。饭桌上,劝酒的人也少了,大伙越来越文明了。就连拜年,都不再是烟酒了,换成了实用的米面油。”

新年新气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年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年味也在做着自己的“加减法”。以前,它可能是一件新衣、一个玩具、一份红烧肉、一串鞭炮声、一声“胡了”,现在却已经融入我们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中,是支付宝里的“集五福”,是家族群里的“抢红包”,是见屏如面的亲切问候……

年还是那个年,却又去掉了“陈规陋习”的旧味,散发出了“文明时尚”的新味,可纵使怎么变,过年的那份盛情、那份仪式感没有变,萦绕在心中的那份真情、流淌在血脉里的那份中国魂也没有变。

新闻推荐

宝鸡:城管执法“五个创新”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执法局)创新体制机制,细化执法流程,推进城管执法工作由“人治”到“法治...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