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 何尊又火了,这次因为这个!
何尊里的“中国”为何意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陕西省社科研究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陈亮表示,“中国”最初只是一个行政区划上的概念,最早出现“中国”一词就是在周成王五年“何尊”铭文中的“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乂民’”。“中”为指事字,甲骨文、金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飘带的旌旗。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位置。
据了解,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它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据《新书·属远》载:“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或”是“国”的本字。周金文早期作“或”,从字面讲,它由城池和干戈构成,表示“执干戈以卫社稷”,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属于自己的城池,而且要有军队,时刻来保护自己的疆土和臣民,这才称得上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外加“口”以为国界,属于文字上自然演变。当时围绕在“中国”周围的是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等。《尚书·周书·梓材》中也有周成王所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的记载。史书与铭文相互印证,说明周武王统治的地域为中国。
陈亮认为,在古代,“国”的本意指城、邦,并非国家;“中国”原意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它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历史上的“中国”也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所辖领土,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一个区域概念。
“宅兹中国”,从历史背景上说,虽然“中国”这两个字不是现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中国,但是何尊上面的铭文对历代周王功绩的展示,说明当时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国之中心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个国,国都就是国家的“中心”。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何尊上“中国”这两个字的出现,会告诉当代中国人,自周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代地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传大复兴最可宝贵的历史财富。
讲述古老“中国”故事
如果有人问“中国”一词最早见于何处,你带他去看何尊;如果有人问“中国邮政”的标识“中”字为何这样设计,你带他去看何尊,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何尊。
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著名历史研究者何幼琦先生说,“何尊的出土,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收获。”
西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顶峰,在这一时期的众多青铜器中,何尊造型别致、铭文独特,闪耀着西周文明的灿烂光辉。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外,何尊的造型和纹饰也相当精美,通高38.5厘米、口径29厘米、圈足底径20×20厘米,重14.6千克。
尊体椭方,口圆而外侈,口沿以下为透雕脊棱间隔,从上至下将圆形器体分为四个部分。主体花纹为高浮雕兽面纹,位于中部,巨目利爪,狞厉凶猛。口沿和圈足部位的纹饰,分别为兽形蕉叶纹和相对简单的浅浮雕兽面纹。整器的装饰以雷纹为地,部分采用三层花的装饰手法,看起来华美瑰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何尊的花纹华丽繁复,主图案是饕餮,装饰蕉叶纹和蛇纹。西周的时候饕餮纹特别流行,就像后世的龙纹一样,是尊贵和威严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是《吕氏春秋》说的:饕餮吃人还没来得及咽下去,就噎死了。所以在周代把这个形象放在酒器、食器上,讲的是报应循环,大概意思是别太贪,小心害了自己。
1982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文物特种纪念邮票中,何尊居其一,因而闻名于海内外。为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何尊就位列其中,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它无与伦比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三千年前,何尊的使命或早已完成,如今它于静默中低语,引后来人透见历三千年不变的文明。星辰轮换,如今的何尊,静置于展厅之中,看着人来人往,讲述着古老“中国”的故事。
看“中国”,来宝鸡!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星)
新闻推荐
宝鸡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首次森林灭火实战演练。为进一步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职能拓展,积极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