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为民解忧 记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法院清姜人民法庭

西部法制报 2019-11-16 00:34 大字

法官进企业开展法治宣传。

本报记者刘鸯史红海通讯员杨焱许小辉

作为宝鸡市辖区面积最大、人口和收结案数最多的基层法庭,渭滨区人民法院清姜人民法庭长期处在矛盾纠纷调解的最前沿。每天,法官都要面对大量“剪不断,理还乱”的民事纠纷。面对案多人少、审判压力剧增的现实情况,该庭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全市率先设立调解工作室,主动服务区域发展。

化纠纷 平事端 春风化雨解民忧

在清姜法庭内,流传着“六个桃子引发的故事”。小张在辖区某市场卖桃,小红在其摊位上买了六个桃子,由此小红与小张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可婚后不久,却因诸多缘由,两人矛盾频发,最终诉讼公堂。

首次开庭时,随着小红的不断诉说,小张又急又怒,不停地用拳头击打自己的头部,办案法官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休庭后,法官将当事人双方邀请到调解工作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二人进行心理疏导,平稳双方情绪,普及法律知识。经过特邀调解员调解,原、被告都冷静了下来,案件得以顺利结案。之后,小张抱着西瓜专程来到调解工作室,感谢特邀调解员对他们的帮助。

在调解工作室里,特邀调解员是来自街道社区的退休干部,他们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调解技巧,通过耐心倾听、暖心沟通、细心化解、公心调处,“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让各方当事人和来访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工作的“暖意”,改善了法庭审判力量不足和青年法官调解经验欠缺的现实难题。

调解工作室的作用不只是调解纠纷,对于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由特邀调解员做出裁判建议书,为审判人员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准确裁判案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墙 有特色 文化建设上台阶

清姜法庭处于宝鸡市区的一条巷道中,却总能吸引市民在此驻足,有的人还会拿出手机拍照。原来,这是法庭独具特色的文化墙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文化墙上,绘制着一只背生双翼、昂首挺胸的青铜独角兽,人们从旁边的文字注解得知,这是古籍所载的“獬豸”,是辨是非、定曲直的象征;顺着文化墙看过去,依次绘制有天平、法徽、法槌等法器,每个法器旁,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大门另一旁的外墙上,写着“审、判、办、案”四个大字,每个字,都有四种不同的书法字体,并配有释义、图画和历史事件介绍。

走进法庭,墙上挂着廉政文化展板及“明、理、权、容、情”等不同主题的宣传展板,阐述着法治核心内涵,宣传廉政文化。该庭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彰显司法理念,传播司法文明,营造法治氛围,平复当事人诉讼心态,进一步提升了法庭文化软实力。

到基层 勤宣传 平安宝鸡齐打造

清姜法庭通过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开展普法宣传,助推辖区平安建设和“诉源治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延伸。该庭借助新闻媒体,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促进公民法律意识提升。

不久前,小王、小刘在打羽毛球时,小刘不慎将羽毛球击中到小王眼睛上,造成小王六级伤残。小王一纸诉状,将小刘告上法庭。审理中,法官认为,该事件为一起意外事件,小刘无过错,但应承担补偿责任。

审理结束后,清姜法庭的法官敏锐发现了这起案件后的普法意义。很快,他们以这起案件为例,撰写了以案释法的稿件发表在媒体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此外,“套路贷”“校园贷”也是该庭普法宣传的重点,他们走进企业、社区、校园、矿区等地,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宣传,为群众详细讲述非法借贷的特点、风险和防范手段,提升了大家对借贷风险的防范意识。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清姜法庭的法官主动参与到辖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中去,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深入社区宣讲、动员居民群众,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和“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渭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清姜法庭牢牢把握公正司法主线,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先后荣获“陕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二等功,各项工作受到了辖区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新闻推荐

宝鸡供电开展消防培训应急演练

本报讯(范文斌记者冯红林)11月7日,国网宝鸡供电公司与金台消防大队铁塔路中队,联合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及灭火应急演练,进一步...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