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不装大师 不惧抨击批评
张艺谋□袁云儿
凌晨四时就有影迷排队候场,因为人数太多,活动临时从影厅改到露天剧场,1500个座位坐满了从天南海北专程赶来的观众……正在举行的2019年平遥国际电影展,迎来了影展三届以来人气最高的电影人——张艺谋。在与影展发起人贾樟柯的对谈中,张艺谋说,为了在每部作品中都有创新,他不惧抨击批评,不装大师,以保持心态的年轻。他还喊话年轻编剧,希望他们写出更多好剧本给自己拍。
A、聊现状:“做喜欢的事就不会累”
张艺谋最新的一个身份,是在刚刚结束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联欢活动中担任总导演。活动结束后,一张张艺谋坐在天安门广场台阶上的照片传遍了社交网络,照片里的他静静地看着表演,专注中透着一丝疲惫。
当被问及这张照片时,张艺谋笑言,其实当晚自己和工作人员拍了很多照片。联欢活动也让他深感震撼,“很多人半年来为这场联欢活动付出了努力,排练都是通宵。上万人同时放声歌唱,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经历?”
至于网友关心他是不是太累了,张艺谋不假思索地回应“不累”,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他而言是常态。“我这人就是俗话说的劳碌命,总是喜欢创作。除了电影,还做很多大型活动、舞台剧,忙各种事情。其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累,别人看着累,但你自己不累。”
国庆之后,张艺谋将推出三部电影新作,其中《一秒钟》《坚如磐石》已经制作完成,另一部《悬崖之上》预计年底开机。他介绍,这三部都是自己此前没有尝试过的类型,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尽量多元化。
B、忆往事:“那我还挺先驱的”
在贾樟柯的发问下,张艺谋谈起了自己导演生涯中的几部重要作品,甚至包括一直以来他不太愿意提及的《代号美洲豹》。贾樟柯认为,从这部1989年的作品起,张艺谋开始商业电影的实践,对此,张艺谋调侃道:“那我还挺先驱的。”
张艺谋回忆,拍完《红高粱》后,顾长卫的一个朋友想给他投资一部电影,他一看剧本,是反劫机题材,有动作元素,就来了兴趣,“当时谈不上商业不商业,但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一个新尝试。这部电影后来不太成功,可能搁到今天就不一样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及背后蕴含的文化。“乔家大院有一个类似二层平台的设计,有一天我坐在二层往下看,想怎么拍、怎么构图,突然看到方方正正的透视线,特别严谨,‘没有规矩哪来方圆’这八个字就浮现出来。”于是,“规矩”二字成为全片主题,大院里每晚的点灯、封灯,仪式化的旋转、循环等,构成了影片无处不在的隐喻和视觉风格。“《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点儿像《红高粱》的一个反面,后者是那种自由、狂野、不拘一格的天性,前者就是规矩、压抑、一成不变的挣扎感。”
《秋菊打官司》被贾樟柯评价为国内最早借鉴纪录片手法展现现实的电影,对此,张艺谋调侃自己“当时应该是中国偷拍的大师了,比狗仔队要早得多。”他说,拍摄该片时直接放弃了剧本,每天只有一个大纲,几句话,就去偷拍了。“我们有两组摄影,藏到宝鸡城乡结合部各种能藏的地方,搁一个纸箱子,半夜四五点两位摄影师进去,穿上尿不湿,拿上水和馒头,箱子开两个孔,拿黑布挡着,等大家不注意时掀开拍。演员换上戏服,大家也认不出来,副导演带着先走一遍位,假装找人,然后让演员走。录音就是把小麦克风提前挂在各种建筑上。”
C、谈未来:“请大家给我提供好剧本”
总结这些年来的创作历程,张艺谋以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概括自己,他希望自己在每部作品中都能表现出创新和独特性,“拿到一个剧本或故事,我就会想要怎么说这个故事,有什么兴奋的东西能让观众觉得有创新,包括做各种大型活动也是一样。这大概跟个人性格有关。”
拍《红高粱》时,作曲家赵季平只设计了一把唢呐,但张艺谋觉得不过瘾,说能不能几十把唢呐一起来,赵季平说,那样就太吵了,张艺谋说,咱就要吵,于是最后四十几把唢呐齐吹。“从那时起就养成了寻求创新的习惯。有时候故事实在没办法了,就研究画面,画面没办法了,就在形式上创新,总希望有一些不同,哪怕这种不同被别人抨击、诟病。我也不太爱惜自己,不装大师,还是希望能保持心态的年轻。成熟完美的作品谈何容易,还莫如追求一个特点,追求一种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
张艺谋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职业导演,用画面讲故事,习惯于形象思维。“如果一个职业导演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编自导,那样节奏会慢。为了发挥我的强项,请大家给我提供好剧本,这样我就可以多拍几部电影。”在张艺谋看来,现在中国电影最缺的就是好编剧,他希望自己能够遇到各种各样的好剧本,然后把它们拍出来,“这样更自由,更有一些感性的东西。”
新闻推荐
《一秒钟》《一秒钟》《坚如磐石》张艺谋张艺谋电影作品凌晨4时就有影迷排队候场,因为人数太多,活动临时从影厅改到露天剧...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