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的“窗口” □莫 伸

西安日报 2019-09-19 05:22 大字

四十年前,我写了一篇反映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短篇小说《窗口》,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后来它被改编成电视剧。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介绍,说《窗口》是改革开放后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没有想到的是时过四十年,铁路客运服务却不经意间又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8月21日下午,我从西安北客站乘坐D2695次列车前往宝鸡。由于上午有事,我是午饭后才匆匆赶回家收拾行装的,之后匆匆坐地铁赶往北客站。再下来,匆匆地买票,匆匆地进站也匆匆地上车。由于双手提了东西,所以匆忙之中顺手把身份证和车票塞进裤袋里。

高铁风驰电掣,不过一小时,宝鸡站到了。我一边提着行李下车,一边本能地伸手去裤袋里取车票,这一取,才发现车票和身份证不见了!顿时一惊。

想了想,很可能丢失在座位上了。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车票是塞在身份证的塑料夹里的,而我又是拿着车票,认真核对了7号车厢并走进车厢后,才把它们塞进裤袋的,于是返身上车,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座位上寻找,却空荡荡的不见一物。我不死心,弯下身在座位靠窗的一侧继续找,仍然没有。高铁停站时间短,无法久留,我只好急急下车。下车后再一次浑身掏摸,希望自己记忆有误。

依然无果。想了想,车票、身份证和几百块钱是放在同一个裤袋里的,如今钱一分不少,只有身份证和车票不见了,显然不是被窃。

巧的是,7号车厢门口正站着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看看他佩戴的标志,是安全员。于是三言两语地告诉他,我的座位是7车17A,很可能我的身份证和车票丢在座位上了,能帮我去找一下。

他二话没说,折身跑去,又很快跑回,说没有。几乎同时,列车启动了。

我呆愣半晌,本能地在站台上继续掏摸,将所有衣袋全部翻遍,却始终不见。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往出站口走。由于没有车票,我无法出站。遂将情况告诉检票口侧边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他听完后,没有为难我,让我出了站,同时给我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说可以向那里请求帮助。

走出车站,我并没有立即打电话,而是不停地回忆:会不会自己记错了?会不会把身份证和车票放在提包里了?由于提包里塞满了各种资料杂物,就地掏出来查找很不方便,所以我耐住性子,直到乘车回到母亲家中,才迫不及待地把提包里的物品一件件地掏出来,掏了个底朝天!

仍然没有!

结论很明确:是丢失了。再想想,我自上车落座后,一直在阅读,其间不仅没有去打开水,也没有上过厕所,甚至连站起来舒展一下身子都没有,所以不可能丢失在别处,于是立即打电话。一打,才知道这是全国铁路服务热线。电话接通后,我将情况简要地讲给对方,但我讲不清楚的是:我乘坐的这趟列车究竟是2695次还是2659次,只记得是15点55分开车。

对方是位女服务员,态度耐心,声音悦耳。她问我乘坐的列车是高铁还是动车?是什么时候上的车?车是开往哪里的?我说应当是高铁,开向兰州。她立即帮我查询,很快告诉我,高铁没有这趟车。继续查询,又很快告诉我,应当是D2695次动车,15点55分从西安开出。

她叮嘱我记下车次,又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说这是兰州铁路服务热线,请我与之直接联系。

我按照她提供的号码,立即给兰州铁路服务热线打去电话,将情况复述了一遍,同时特意强调:我专门看了座位靠窗户一侧,没有。但极有可能是掉到目力不逮的缝隙中去了,希望她能够通知列车工作人员认认真真地查找一下。

她回答:好的。请留下你的电话号码。之后挂机。所有这一切,没有超过十分钟。如果要找出字眼来形容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四个字:简单、迅速,但也正因为太简单太迅速了,使得我内心忐忑: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我的心情始终不好。丢失车票不要紧,要紧的是身份证。如今一个手机,一个身份证,是出门的必备之物。其他不说,找不回身份证,我连买返程的车票都困难。正在郁闷,手机响了。没想到,是D2695次列车长打来的。他告诉我,身份证和车票找到了,请放心。我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这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

正在困惑,电话又来了,这一回是兰州西站一位女服务员打来的,她首先请我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之后明确地告诉我,明天一大早,由兰州开往西安的2680次列车会把我的身份证和车票捎到宝鸡南站,届时我可以去宝鸡南站领取。如果不能够到站台直接领取,也可以到宝鸡南站的服务中心去领取。

一件在我心里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解决得确实简单,确实迅速!第二天我就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和车票。

事情圆满地解决了,但我的思绪却并没有就此停止。四十年前我写《窗口》时,尽管也有生活原型,但总体是艺术虚构。之所以写《窗口》,是内心对美好和温暖的期盼。小说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经历了十年混乱,讲优质服务其实是一种奢侈,也正因为罕有,小说发表后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其后四十年的岁月中,中国在高速地发展,铁路同样在高速发展,尽管其间时常泛起对铁路客运服务不同的认识和议论,但我始终认为:社会其实一直在进步,铁路同样一直在进步,并且是在大踏步地进步。这不仅于硬件,而且于软件。不仅于物质,而且于精神。

如今,身份证和车票失而复得的过程,为我的感觉提供了佐证。据我观察,铁路,其实更准确地说,整个中国社会其实是越来越好了!向这几位素不相识的铁路工作人员致敬!你们并不在同一个单位和同一个岗位,但是从宝鸡,到北京,到兰州;从安全员、检票员到列车员和热线服务员;如果说曲折,仅这一层一层的承递关系就足够复杂和曲折,但你们仿佛事先约好了一般,用一次次不经意间的接力服务,诠释和记录了今天这个时代的风采,也向我展示出一扇四十年后全新的“窗口”!

新闻推荐

老人路边摔倒 警车紧急救治

本报讯(刘卫国胡珂)“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真不敢想我父亲会出现什么意外!”9月10日,宝鸡站派出所治安刑警大队大队长郭强...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