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的深情表达 王小勃小说集《虹》读后有感

西北信息报 2019-08-30 00:39 大字

■李喜林

王小勃是我喜欢的年轻作家,长着一张孩童脸,似乎永远充满好奇。记得前几年第一次见他,是在宝鸡的古味铜火锅店吃火锅,小勃在席列里就是个小孩子,似有羞涩之状,恰恰就是这种气质让我对他产生了好感。我在想,文学天赋向来不以年龄论高低。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事,己经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屡见不鲜。直到读了小勃的小说作品,更加坚定了我的判断。我很惊异和高兴,他的起点比较高,沒有辜负我的期待。

小说创作是文学门类中最能体现作家的思想积淀和耐力的文体,是一项体力活,如同打土坯,要打得结实还要掌握好适度。小勃虽然年轻,但显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几年,我断断续续读了他发表在《延河》、《延河》下半月刊、《秦岭文学》、《秦都》等刊物上的小说作品,总是被他那种充满清新的小说气息和叙事新鲜感所吸引所折服,尤其是当他将自己近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汇成册,让我审读,更让我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小勃的小说大多描写情感,描写当下物质时代对亲情爱情的挤压和非常态,显现出人性的变异而导致的情感错位和逼仄尴尬的境遇,甚止由此产生的悲剧带来心灵的疼痛,但他的写作地理是乡村的,是根植于深厚的故乡地理的,由此及彼,他的情感地理,精神地理是有其丰厚的根性的,这就使他的身份感在小说里体现得特别鲜明。特别是他创作的最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虹》,更能体现这些特征。

中篇小说《虹》,通过对主人公人生命运的丰富描述,以及其悲凄的故事呈现,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带有普通意义的社会问题,就是人所面临的成长悖论,作为一个个体在不断成熟,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又是必须要去克服的。那么,究竟运用哪一种方式去解决呢?主人公在面对第一个竞争对手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对方知难而退。不同的是,他挫败第二个对手的手段和工于心计,却是道德对恶的全面溃败,是恶的登峰造极的胜利,但最终主人公在挫败敌手后也挫败了自己,也就是说,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地破坏了自己的环境生态和精神生态,灵魂被物欲和邪恶挤满,充满自私和贪婪,由此连带着破坏了家庭的生态,主人公的妻子整日整夜与麻将为伍,以此填补灵魂的空虚,疏于教育的儿子强强最后竟然死于非命,一直以来都让他引以为傲的女子英英也与他几乎形同陌路。难得的是,小说从一个家庭悲剧实际上体现出一种普遍意义来。这个中篇小说以书信为结构,看起来是老瓶装新酒,但小勃运用得很是游刃,这是主人公写给未来的信,且通过一次次给未来写信,一次次对虹的递进描述,将小说的气象上升到神性境界。当主人公的人生完全绝望,所有的生活因崩溃而失去意义,主人公就只能诉诸于未来了,小说的结尾别出心裁:

未来,那天晚上我透过窗户看见院子上空横架着一弯彩虹。在漆黑的夜空独自散发着明亮的七彩之光。我不清楚其他人是不是也能看得这么真切,这却是我好几次都见到的虹了。每一次,总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它就会如约而至。像是给我暗示着什么,又好像是在召唤我前往那没有欺瞒与毁灭的空灵世界。虹的两端连通着希望,接连着满是幸福的希望。看着虹,我竟滋生出了一丝兴奋。未来,我的故事自此已经讲完,现在我十分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我起身下了炕,顺着楼梯上了二层半的房顶。踩着瓦片,微笑着一步踏上了连接着房檐的“拱桥”。小说中的虹既有安魂之意蕴,又揭示出乡村文化意识魂身分离的深刻性。

我一直认为,小说是一门飞翔的艺术,小说的精神之羽应该翱翔九天,而不能像鸡一样只能飞上架,或者飞到树上去睡觉,而这取决于作家的想象以及精神能量。小勃这个集子里的其它小说以各自不同的姿态,呈现出小说瑰丽的气象,但无疑《虹》是最出色的,从中能看出小勃小说深厚的功力。无论从语言上、节奏上,还是在人物内心刻画上都能代表他小说创作的整体水准,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八零后作家所具有的新锐锋芒。

当然,作为八零后青年作家,小勃在创作中难免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完善下去的地方。比如,关于眼界的问题,关于创作气场的问题,关于一个年轻人对生活与生命的透彻感悟的问题等等。不过,好在他还年轻,他还在进行着比起同龄人来说更加难能可贵的坚持。他的这些问题受限于年龄和阅历,我坚信随着他一步步成熟,都是可以克服掉的。

正是基于此,我很看好小勃,对他以后的创作充满信心,只要他坚定地走下去,会有一片灿烂的文学天空。

新闻推荐

那些乘坐绿皮火车的日子

有时,这绿皮列车要给其他列车让道,会在上一站一停就是两个小时,我便心急如焚。下了车,妻子则会给我娓娓讲述儿子如何在列车上...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