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就没有摘不掉的穷帽” 访宝鸡市各界爱心济困协会会长史涛

各界导报 2019-08-28 00:50 大字

记者牛小宁满淑涵文/图

因为情系百姓,才知道他,因为政协情缘,才认识他,因为脱贫攻坚,才了解他。他,就是宝鸡市政协委员、市各界爱心济困协会会长、育才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史涛。

一个梦想汇聚拳拳桑梓情

今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史涛,作为新生代企业家,留学归来后,为了改变杜赵小学破败、残旧的面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为小学生捐资制作校服,为家庭困难学生捐资捐物,为杜赵小学学生免费代缴学费、杂费、信息费等,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1万元。并对杜赵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每生资助5000至1万元助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012年,育才房地产公司承建“宝鸡市陈仓区高级中学”教学楼二期项目,工期紧、构造复杂,其间又经过几次图纸设计变更,房地产公司倍感压力巨大,热心教育事业的史涛了解情况后,为保证学生暑假收假后用上新的教学楼,多次召开相关项目管理人员会议,与校方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仔细倾听一线员工心声,帮助承建方高质量完成了“宝鸡市陈仓区高级中学”教学楼二期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份责任彰显悠悠委员情

史涛深知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西部山区,是宝鸡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凤阁岭镇后排村和孙家村坐落于距市区120多公里的深山之中,山大沟深,产业落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到户走访和深入研究,史涛累计投资1866万元,在杜赵村建成高标准移民新村,将远离上百公里以外、祖祖辈辈居住在凤阁岭镇后排村和孙家村的244户1240名贫困群众安置在周原镇杜赵村居住,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确保每户移民户都能掌握一技之长。目前,已有近400名移民户在不同的岗位工作,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搬进来、留得住、有班上、能致富”。

一个产业传递浓浓扶贫情

“西山老百姓的生活太难了,如果能把那里建成景区,用旅游带动发展促扶贫,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史涛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史涛选调精兵强将成立大水川景区建设指挥部,并与工程技术人员踏遍了大水川的角角落落。电力供应不足,他联系电力部门架杆拉线设立专线;交通运输不便,他指挥公司修建30公里旅游专线;工程物资奇缺,他要求公司就地取材,在当地建设混凝土搅拌站和砂石厂;工程技术人员不足,他在公司内部紧急调配技术人员“上山”支援。

在景区建设的同时,公司坚持“旅游+生态+扶贫”的运营模式,出资2260万元完成118户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易地搬迁,吸纳200余名当地村民在景区就业,鼓励支持周边100户村民兴办农家乐。邀请西山血社火、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在景区巡演。成立养殖种植公司,将西山的花椒、核桃、土蜂蜜等绿色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的大水川、九龙山景区,已成为宝鸡旅游胜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大水川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63.9万人次。目前,在大水川、九龙山、灵宝峡景区就业的贫困户约有2000多人,依托景区开办农家乐的达60户,300多名农民变成了“老板”,使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旅游强产业、产业助脱贫、脱贫奔致富的转变,达到了企业、社会、贫困户的“三方共赢”。

“只要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脱贫帮扶当家事,就没有摘不掉的穷帽,没有斩不断的穷根”。史涛深深感受到,脱贫攻坚是一种担当,一种奉献,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新闻推荐

宝鸡文理学院为贫困学子送温暖

连日来,宝鸡文理学院利用暑期组织各学院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及地方县区资助中心,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走访活动,宣传国家资助...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