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城市动脉助力四城建设 宝鸡市城市道路建设扫描
?经二路街景
?金台大道街景
?高新大道街景
?大庆路街景
?滨河路夜景
?金渭大桥与金陵一桥及烟厂路交通网
■本报记者胡红玲
城市道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脉”,也凝聚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70年来,宝鸡城市道路变长、变密、变多,从7.44公里增长到500余公里;变宽、变平、变美,从狭窄的土路、扬尘的砂石路,变成宽敞平坦、绿树成荫的混凝土路,从几米宽的便道变成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每条城市道路都记录着宝鸡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脚步,记载着“古陈仓”向“新宝鸡”跨越的历史轨迹。
网状延伸拉大城市骨架
城市道路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工作人员翻开《宝鸡市政志》对记者说,宝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城市道路,是1952年改建的二马路,也就是现在的曙光路。之前宝鸡市区基本都是泥土路、砂石路,只能称为便道。而二马路是第一条使用水泥铺设的道路,在当时算是最“高大上”的城市道路,与当时的大马路(现中山路)、三马路(现沿河街)组成了宝鸡市首个最繁华的街区。时间在推进,以这三条街区为中心的路网建设也在扩展,经二路、新建路等道路相继改造拓宽,新建的姜谭路、东风路等相继建成投用,城市街道网络骨架逐渐形成。
随着1985年11月,宝鸡火车站出站口由北转南转向,城市道路建设按下了“快进键”。200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提出“东扩南移”的城市发展思路,向东开拓大庆路,连接通往西安的公路网;力促宝鸡县(今陈仓区)撤县设区,加快陈仓大道等道路建设,东扩的步伐迅速拉大城市骨架;南移的步伐也不停歇,向南拓宽清姜路、福谭路等,畅通去往陕南、四川的道路,拓宽城市空间。随后在2011年,宝鸡市在“东扩南移”的基础上,吹响了向北建设蟠龙新区的号角,龙蟠西路、高新大道三期等主干道纷纷开工建设。
城市骨架在主干道网状延伸下不断拉大,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为宝鸡建设大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疏通道路方便市民出行
“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进一步加大了城市道路建设这项民生工程的投入,按照“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疏通微循环”的思路,着力破解群众行路难问题。
打通城市背街小巷,实现多条路的小循环。市区新福园片区刚建成时,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就排成了“长龙”。为了缓解这一路段交通拥堵,在2014年前后,市上下大力气先后建成了百翠园西路、豪城东路、新福园中学西侧道路,与中山路、曙光路、改造拓宽后的引渭路、新宝路、滨河路形成小的路网循环,让市民在出行路线上有了更多选择。
新福路片区道路小循环,施工快、缓堵效果好,为宝鸡市通堵拓路提供了示范。2016年,先后有27条市区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续建和新开工建设中山路中段、陈仓物流大道等主干道,加速建设玉涧东路、新福二路、龙丰苑南路等次干道,打通了宏文南路、陈仓区宝啤路等断头路。
城市道路越修越宽,阻碍市民出行的一条条“断头路”纷纷打通,道路连成网,市民出行更便捷。
亮化提升城市更加亮丽
作为副中心城市,宝鸡城市建设不仅要有承载力,更要有吸引力。2018年,宝鸡市专门出台了《宝鸡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
地上的“拉链路”,空中的“蜘蛛网”,妨碍群众出行,影响城市美观。为做好市区主干道杆线落地,宝鸡市引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让各类管线在地下各行其道,即便是管线出问题,施工人员也只是在管廊内施工,不再需要开挖道路。自2016年宝鸡市首条虢镇南环路综合管廊项目投用以来,全市先后建设了陈仓区南环路、渭滨区川陕路等20余公里地下综合管廊,预计到2020年,宝鸡市将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2公里。
城市主次干道、道路交叉点的绿化、亮化,是道路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出西宝高速宝鸡出口,道路两旁的绿化精致秀美,微地形绿地让这里的绿化立体感、层次感突显,搭配着各类景观树、五彩缤纷的花卉,犹如走进江南游园。到华灯初上时,市区主干道两侧霓虹闪烁,与万家灯火组合成一幅繁星闪烁、五光十色的画面。
如今的宝鸡,城市道路建设正在与时俱进,连接蟠龙新区与高新区的蟠高快线正在进行项目设计;西宝高速公路城区段、塬上东西向快速路等道路,将搭建起环绕市区的“两横三纵”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的网络越织越密、越织越大,为宝鸡高质量发展铺设起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6月6日,省农业农村厅在宝鸡举办2019年全省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向渭河投放鲢鱼、鳙鱼、草鱼等鱼种10万多尾。6月6日是第5...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