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80后小伙种出热带水果

西北信息报 2019-06-03 07:56 大字

纪向前还记得,三年前他刚提出在老家阎良种植火龙果时身边人反对的场景。哪怕没有学过地理的人也知道,这种喜光耐热的热带水果,不宜在北方栽种。

如今,他的大棚里每年不仅能产出7000多斤火龙果,果子的品质和口感也成为了近年杨凌农高会上的一大亮点。

纪向前第一次有种植水果的念头是在2013年。当时,31岁的他已经在父母的影响下做了14年的水果批发生意,拥有了一个水果批发店和两个水果超市。

在旁人看来,当老板的纪向前日子过的很安逸,可他清醒的认识到,互联网正给传统的销售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如果没有改变和突破,接下来的路可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顺风顺水。细致观察分析后,纪向前发现,消费者的很多观念也在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从“有得吃”,到“好吃”,再到“变着花样吃”,更看重安全和营养。

“实现种植销售一体化,将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水果的生意做成一条龙产业,才是突破困局的最好方式。”自那时起,纪向前便有了种植水果的念头,但光是种什么水果这一点,就让他犯了难。纪向前告诉记者,直到2015年,他在新闻上看到宝鸡一位农民在大棚里种出了火龙果,才产生了灵感。

2016年,纪向前承包了70余亩土地,建起了10个温室大棚。随后花20万元从台湾买回了1万棵火龙果的苗子。

“我当时所有的种植理论都来自做水果批发生意时和火龙果果农打交道积攒的经验。”纪向前笑称,这种“盲目自信”,在最开始时让他栽了不少跟头。“刚种下的1万株苗子,因为水土不服,7000株都烂根了。”

此外,如何将大棚里的温度控制在17℃—25℃,如何处理大棚里出现的营养不均衡、细菌感染等问题,又成了纪向前面前的新“拦路虎”,幸运的是两位老果农给了他不少指点与帮助。

纪向前打趣说,自己的公司可谓是“折腾”公司。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火龙果园第二年就挂了果。等到现在植株已经可以当年种植当年挂果,果子一月一成熟,一棵植株可以陆续挂果八个月。“现在我的果园已经比一开始增加了130亩,大棚扩增到了50个,每年能产7000斤火龙果。下一步我计划在阎良建造300个大棚,进一步创新种植。”张晴悦

新闻推荐

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省“放管服”改革调研组来宝调研

本报讯5月30日,省“放管服”改革调研组来宝鸡市调研。记者获悉,宝鸡市全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动政府职能...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