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宝鸡这座城市是因铁路而兴的话,那么宝鸡工业则以斗鸡初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斗鸡是市区除中山路之外最繁华的地段,那里工厂林立、产业门类众多、各类人才和专家聚

宝鸡日报 2019-04-19 10:14 大字

?斗鸡新貌刘俊成摄

?解放初的斗鸡居民住宅区(俊成影像提供)

?斗鸡十字的铁路道岔口石宝军摄

?2008年斗鸡地区民居刘俊成摄

?原陕棉十二厂厂房刘俊成摄

?斗鸡街道新景石宝军摄

 寻找 生活在十里铺的斗鸡人

 晚春的斗鸡,绿树红花与高楼相映,使得这个老工业区生机勃勃。记者找到的第一位受访者叫高文奇,今年67岁,自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高文奇说,他1952年出生在斗鸡,父亲在新秦企业有限公司上班,母亲先是在居委会上班,后到十里铺街道服务队当队长。他小学是在十里铺小学上的,中学是在斗鸡中学上的,对斗鸡十分熟悉。斗鸡是以工业带动起来的,工厂特别多,棉纺厂、面粉厂、造纸厂、粉条厂等厂子有一二十家。街道只有东西一条,是土路,过去汽车很少,街道上跑的多是马车,给造纸厂送麦草的车把麦草撒得到处都是,沿街居民在街上拾,回去引火用。这条街在当时较为繁华,沿街有斗鸡电影院、医院、食堂、菜市场等,生活十分方便。参加工作后,他被分配到斗鸡一企业上班,每天要在街上往返好几回。慢慢地,路面铺上了柏油,街边建起了商场。铁路拓宽时,高文奇家的房子被拆了,他和邻居搬迁到城建小区居住。那是斗鸡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小区,尽管房子不大,但高文奇激动得几天没睡好。作为斗鸡人,他希望这里越来越好,然而随着市区经二路、桥南等地崛起,斗鸡一度发展滞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斗鸡的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善,棚户区改造了,城中村消失了,高文奇再次搬了新家。看着斗鸡的变化,他十分愉悦。

遇见熟知斗鸡台历史的人

记者找到的第二位受访者叫林志贤,今年69岁,曾任《金台地名志》主编、《金台区志》副主编。在他编纂的《金台方志》中,“斗鸡台”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林志贤说,“斗鸡”名字的由来跟“陈仓”有直接关系,由于在这里祭祀,故而叫“祀鸡台”“祭鸡台”,由于叫起来不好听,民间合称“斗鸡台”。1938年,申新纱厂从汉口搬到斗鸡张家村、刘家湾一片,随后大量工厂迁入,形成了“秦宝工业区”,斗鸡则是工业区的核心。民国时期修建陇海铁路,为保护陈仓城遗址,特意修建了斗鸡台隧道,隧道口牌匾由杨虎城和邵力子亲笔题写,使斗鸡名气大增。1956年,林志贤家从市区沿河街搬到斗鸡。那时,斗鸡是宝鸡最热闹的地方,斗鸡火车站周围聚集了一些店铺,街上有茶馆、照相馆、吃食铺,晚上还有露天说书。当时,在这里设立了“斗鸡区”,管辖金陵河东至千河西,后并入金台区。1959年,斗鸡剧院建成,这是市区为数不多的剧院之一。上世纪70年代,这里修建了体育场,承办过市区许多重大赛事。改革开放后,斗鸡同其他老工业区一样,负担重,发展较为滞后。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宝鸡市行政中心的东移,斗鸡地区被带动了起来,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以“申新”为主的老工业区于2017年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将成为世界了解宝鸡工业发展的主要窗口。

结缘申新国家工业遗产立项的推动者

记者找到的第三位受访者叫冯驱,今年70岁,曾著书《西迁!西迁!》为斗鸡工业区立传,是申新国家工业遗产立项的推动者之一。

冯驱说,他跟斗鸡缘分特别深。他的外祖父在申新纱厂工作,工厂西迁后到了斗鸡。1954年他5岁,随父母来到斗鸡,住在斗鸡新秦企业公司的公房,一直住到1968年他下乡时全家才搬离。1970年,他返城被安置到西关的宝鸡叉车厂工作,然而他的岳父母还在斗鸡工作生活,每到节假日,他都要往斗鸡跑。对他来说,来这里既是走亲戚,又是回家,每次都感到很亲切。退休后,他与“申新”子弟一起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对“申新”工业遗产进行保护;2016年,金台区政府正式对斗鸡工业遗产进行立项;次年,经工信部批准正式列入国家工业遗产。立项后,冯驱被聘请参与该项目的筹建,主要负责史料收集和展览馆筹办。在他的接洽下,英中了解协会把当年公谊救护队拍摄的100余张宝鸡老照片捐赠给宝鸡市有关方面,为宝鸡市增添了珍贵史料。

新闻推荐

洋县职教中心46名学生入职吉利集团

本报讯(通讯员冉福强赵涛雍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洋县职教中心汽车专业学生用实际行动证实着自己的誓言。...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