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军者 记“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汤慧萍

陕西日报 2019-04-14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王戈华百川

1990年,一位刚从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来到了当时位于宝鸡深山中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征程。她,就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慧萍。

初到西北的汤慧萍凭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很快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工作仅四年就从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成长为中层干部。“到领导岗位后,我仍然坚持深入科研一线,带领团队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的实验,同时也将自己的视野放宽,从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为科技成果转化寻找途径。”汤慧萍说。

21世纪初,洁净煤技术的应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新热点。汤慧萍敏锐地意识到,金属多孔材料研究将大有可为。在深入研究后,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金属多孔材料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在干法煤气化技术中流态化输送中如何研发金属多孔布气元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文一经刊登,便吸引了南方一家上市公司慕名而来,希望汤慧萍能帮助他们研发相关产品。汤慧萍和她的科研团队乘势而为,用扎实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相关产品,并向单位领导建议成立了西安宝德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今西部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以转化科研成果。该产品目前已应用于我国130余条干法煤气化生产线,为我国首条壳牌煤气化生产线的投产和煤气化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2018年1月,汤慧萍主持完成的课题《高性能金属粉末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荣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在汤慧萍看来,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独立思考,也要善于在工作中互通有无、精诚合作。“2002年,我看到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潜力,但当时我这里缺设备,很难独立开展研究。当我听说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那里有设备时,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上门拜访。没想到见面后我们一拍即合。”与黄卫东教授强强联合后,汤慧萍将粉床电子束3D打印稀有金属作为研发方向。经过10余年的努力,他们开发的3D打印钛合金多孔零件在我国某型号战机上获得应用;钛合金多孔植入体临床应用已超过130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熔点钽金属的粉床电子束3D打印成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全面掌握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的国家。

尽管一直在科研一线工作,但汤慧萍仍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补充升级。在参加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后,她下定决心返回母校攻读博士。汤慧萍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经常是从长沙结束了学习回到西安后,就去办公室处理公务。为了写好博士学位论文,她还专程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汤慧萍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和科研精神感染了她身边的年轻人,大家纷纷以她为榜样。在汤慧萍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科研团队荣获2015年“陕西省金属多孔材料创新团队”称号,团队中7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与团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继续担当奉献、创新创造,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汤慧萍说。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记者暗访宝鸡驾照体检乱象报道有了新进展 涉事单位:当事医师停岗 负责人写检查

4月5日,《华商报·今日宝鸡》报道了记者暗访宝鸡市驾驶人体检中心手续不全,花钱找“托儿”就通过一事。报道后,涉事单位针对...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