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运:用“工匠精神”建设大国桥梁

陕西日报 2019-03-07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王帅通讯员蒋晓强

从学徒到“首席技师”,从普通员工到全国劳模,他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先后参加了10多项国家重点桥梁工程建设,为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中国桥梁”国家名片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桥梁界誉为“我国桥梁行业的一名大国工匠”。

他就是王汝运,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钢结构车间电焊特级技师。

2月27日,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王汝运被命名为岗位学雷锋标兵。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桥梁焊接是一项劳动强度极大、作业环境较差、技术要求很高的特殊工作。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王汝运自费购买了大量焊接技术方面的书籍,坚持每天下班钻研,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钟。他经常会备上一盆冷水和一堆大葱,随时用来提神醒脑。几十年下来,他记满了10多本厚厚的笔记本,写坏了7支钢笔。

面对技术技能的不足,他坚持勤学苦练,一点一点掌握了焊接操作要领,成为中铁宝桥首批认定的国际焊工之一。多年来,王汝运先后取得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焊接技能大赛第二名、中国建设系统第六届焊工技术比赛第十五名的好成绩。2017年,作为中国中铁代表队的领队兼总教练,王汝运率队参加了上海金砖国家国际焊接大赛,一举获得团体银奖和优秀组织奖两项殊荣,实现了中国中铁在此类赛事中奖牌零的突破。

流淌的汗水苦也甜

干最苦的活儿,啃最难的骨头,流最多的汗水,出最好的业绩。1997年,在国家重点工程南京二桥建设过程中,王汝运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在桥面温度达到60多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中,每天工作14小时,苦干大干60天,完成了大桥钢箱梁环缝焊接任务,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100%。他一人完成的焊缝总长度达到2000多米,几乎相当于长江南岸到北岸的直线距离。

2002年,在国家重点工程安庆长江公路大桥生产大会战中,王汝运连续大干3个月,攻克了厚板熔透焊等诸多难题,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98%以上,提前完成了焊接生产任务。多年来,他每年完成的工时始终在小组名列前茅。2002年完成工时4367小时,2003年达到了惊人的5619小时,两年加起来相当于别人干了4年的活儿,被大家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创新的路上永求索

王汝运不仅是技术上的精英,也是创新的标兵。近年来,在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王汝运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后,他主动挑起创新带头人重任,先后培养出高级技师5人、技师12人、高级工25人,使工作室成为孵化高素质高技能职工队伍的“大学校”,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人才强企、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王汝运“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功跻身宝鸡市陕西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行列,并于2017年被中国中铁设立为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

创新仍在继续。在钢结构、道岔产品制造中,他总结了氩弧焊、螺柱焊及铝热焊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方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在三星重钢厂房项目,他利用改装现有埋弧自动焊设备用于三星厂房电渣焊,解决了钢柱隔板焊接不达标问题,该项改造获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多项重点工程制造中,他和工作室成员一道收集上报经济技术创新项目82项、QC成果9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宝鸡市5万余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

本报讯3月5日是全国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当天,宝鸡市5万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敬老院、前往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便民...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