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个除夕夜文学家梁实秋漫步在宝鸡街头,吃了一顿饺子

宝鸡日报 2019-02-22 10:31 大字

“抗战期间有一年除夕夜,我在陕西宝鸡……我叫了二十个韭菜馅饺子,店主还抓了一把带皮的蒜瓣给我,外加一碗热汤,我吃得一头大汗,十分满足。”这是文学家梁实秋在《饺子》一文里的记述,写了在宝鸡过春节的情景。

梁实秋具体是在哪一年来宝鸡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抗战期间,逗留宝鸡的文化人确实不少,茅盾、老舍、艾青等人都曾来过宝鸡。当时,宝鸡处于交通枢纽位置,连接了陕、甘、青等多个省份,加上工业发达,一部分民族工业、工厂迁到宝鸡坚持生产,商人、商品聚集,使宝鸡呈现出繁荣景象。茅盾曾在《“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里写道:“宝鸡的田野上,耸立了新式工厂的烟囱;宝鸡城外,新的市区迅速发展,追求利润的商人、投机家,充满在这新市区的旅馆和酒楼;银行、仓库,水一样流转的通货,山一样堆积的商品和原料……”

梁实秋看到的宝鸡,与茅盾文章中所写的宝鸡景象基本一致。不过,除夕夜,许多餐馆、店铺歇业了,梁实秋漫步在宝鸡街头,这时“遥见铁路旁边有一间草棚,灯火莹然,热气直冒,乃趋就之,竟是一间饺子馆”。梁实秋为什么对这顿饺子印象深刻呢?缘于宝鸡美食的实在和宝鸡人的热情。宝鸡饺子个头大、馅儿足,很实在,仅二十个饺子就吃饱了。店主也十分热情、大方,在物资紧张时期,无偿给客人提供一把蒜和一碗热汤,令客人惬意舒适。

人在异乡,除夕之夜,梁实秋在宝鸡的这顿年夜饭虽然简单——二十个饺子、一把蒜、一碗热汤,但他感受到了温暖和满足。

新闻推荐

宝鸡开展慈善文化进社区活动

本报讯2月19日,由宝鸡市慈善总会、宝鸡市文明办主办,金台区东风路街道办事处承办的喜庆元宵佳节“慈善文化进社区广场舞大...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