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只为温暖回家的路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2-18 07:00 大字

“一年灯火盼人归”,40天的春运,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背上行囊,穿过风雪和拥挤的人潮,踏上归乡的列车。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您看不到的地方,坚守在每一趟列车背后,用自己的双手,温暖着每一趟回家的路,他们是春运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技术宅男”张鹏程

走进零乱的屋子,钻、锯、磨、焊等型材一应俱全,这些“破铜烂铁”却是汉中工务段勉西线路车间张鹏程的“心头肉”。在小屋里,他经常忘了时间,被工友笑称“技术宅男”。

他所在的工区,勉西站驼峰下的7组道岔是该区段的咽喉道岔,也是煤、铁矿进出陕西钢铁厂和汉钢集团的必经之路。每日通过溜放编组20列差不多1000多辆车,这些道岔在各类冲击作用下,护背距离变化频繁,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工区不得不每3天对轨距进行一次保养,每周需要投入至少10个劳力在天窗内改道作业,每半年就需要更换一次……算下来差不多需要七八万元。

为消除隐患,张鹏程一有空就去驼峰现场,看列车运行状态,看动态轨距变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设备自主研发、革新改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研发了道岔护背距离加强调整器,通过在道岔对应护轮轨部位加装调整器,使岔心横向刚度全面加强,间隔和轨距得到控制,工区仅需对岔心肥边打磨,就能达到安全和节支降耗的双重目的。

近年来,张鹏程还在工具维修和使用上创新17项,多次被评为局优QC成果,多次获得局技术能手、局技改创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马瑜阳)

“草根创客”张绍洲

春运期间,在陇海线宝鸡站,一群身着黄棉袄的铁路职工拿着特大号扳手正在检修信号设备。这个扳手不起眼,却很实用,不受道岔杆件狭窄空间的影响,又快又省力。发明这个扳手的人,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只是一名普通的电务职工,他就是宝鸡电务段综合检修车间综合工区工长张绍洲。

53岁的张绍洲是一名复转军人,入路17年的他巧妙地将机械修理经验运用到基地转辙机检修当中,当他看到300多斤的道岔转辙机,从工区往现场运输受线路环境限制,装卸、运输需要人抬,费事且不安全,他反复琢磨,使用杠杆原理,画图纸、找材料、量尺寸,整整一周时间,成功研制道岔专用小推车,300多斤转辙机,一人操作,拉上就走,受到职工的大力追捧,迅速在管内推行。

“草根创客”的名号也不胫而走,电务段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绍洲创新工作室”,10年间,他先后发明电机齿轮拆卸器、转辙机搬运车、道岔杆件调整扳手等300多件,受到一线职工好评。(宋亚玲)

8分钟的小团圆夫妻

宝鸡工务段杨家湾桥隧养修工区桥隧工张娜婷和杨家湾线路工区班长冯育鹏是一对90后夫妻,二人虽同在宝成线小站工作,但因为一个是线路工,一个是桥隧工,加之管辖设备地处宝成线高坡区段,设备维修任务重,平日里相见并不多。进入春运以来,夫妻二人早出晚归,见面时间更少。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桥隧工区的任务是隧道打冰。一大早,张娜婷和工友乘车到达观音山站,下车后一路向杨家湾站巡查隧道、清理结冰。这天,线路工区的丈夫冯宇鹏带领职工巡查整修杨家湾站至观音山站区间的线路设备。

就这样,在宝成线K22+996公里处的通达隧道口,夫妻二人不期而遇。因为正好有列车通过,他们都要下道避车,就在线路边一起待了8分钟。

张娜婷和冯宇鹏是高中同班同学,毕业后均被分到宝鸡工务段工作,两人在工作中重新相识、相恋结为夫妻,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今年春节,作为班长的冯宇鹏要在工区值班,因过年不能回家,他心存歉疚,在线路边和妻子说话时,内心五味杂陈的他情不自禁红了眼圈,妻子则一直微笑着劝慰丈夫:照顾好自己,家里有她。

一列火车从身边飞驰而过,8分钟的团圆时间也结束了,夫妻二人挥手告别,又重新投入到各自紧张的工作中。(杨晓文)广告

新闻推荐

多开展高质量文化活动 访市政协委员、宝鸡市群众文化激情广场办公室主任贺术峰

本报记者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与日俱增。市政协委员、宝鸡市群众文化激情广场办公室主任贺术峰在参...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