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的根脉 高新三小心智教育模式探析

宝鸡日报 2019-01-03 08:51 大字

本报记者魏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晋升认为:“在高新区这片充满创新精神的土地上,我们要把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培养儿童的学习力和思考力。”

一种充满生机的教育新模式——心智教育,正在高新区绽放光彩。

在高新三小五年级的大单元语文课上,学生在默读完课文《礼物》后,老师没有讲解,而是让学生根据理解,先绘制一幅“提炼要素,追问本质,理清关系”的思维导图,学生们用图画描摹出他们丰富的思想世界。

在六年级《建造高塔》的科学课上,老师为学生播放了世界著名高塔风光片后,学生们讨论起高塔的科学和艺术之美,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建造规律;随后老师发出一份“项目招标公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画工程草图、搭建“高塔”……

在一堂“新六艺馆”课上,钢琴老师演奏了贝多芬的《升C小调奏鸣曲》的三个章节,学生静静地聆听后,把从音乐中感受到的画面和情感,画成一幅幅或抽象或具象的画,然后又把这些画转化为文字。

……

2018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首届心智精课研讨会暨学科思维导图深度应用观摩会在宝鸡市高新三小举行,以上提到的这些课只是掠影,课程呈现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心灵颇为震撼!

“精彩到这个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老师真正成了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国25个省市的近百位校长、三百多名骨干教师及教研人员,对高新三小的心智精课作出了评价。

何为心智教育?它到底能为学生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近日,记者深入高新三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解。遇见:重新发现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者都希望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现实往往很“骨感”,由于多方面原因,“唯分数”“唯书本”“唯灌输”的教育生态环境仍是当下的主流状态。学生“喊累”、家长“焦虑”,却无人敢“冲出藩篱”。

高新三小校长郭冬梅告诉记者,做了几十年教育工作,她总在求索“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不知她从哪记来这样一段话:“倘若一种教育,不能凭借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真理的力量,造就出一种执着的精神气质,那么这种教育便是失败的。”

2014年郭冬梅任高新一小校长时,学校承担省上的“国培任务”,需要请外地专家作指导,学校找到研究思维可视化的刘濯源教授。刘教授在讲学科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心智”这个词,郭冬梅敏感地发现这个词的分量,她向刘濯源请教后,心中多年的疑惑终于解开。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智指人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是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郭冬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决于这个人心智水平的高低,她认为心智是核心素养的聚焦点,只有把心智的种子撒在每一名儿童的心田,给这个种子适合的土壤环境,儿童才能由内而外生出一种学习动力。改变:从“外增长”到“内生长”

高新三小是从接管一个农村小学开始的,当老师见到400多名来自农村的孩童,看到他们求知欲缺乏、生活习惯不好时,郭冬梅的教育责任感油然而生,“孩子们不论家庭条件如何,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赋予他们展翅的能力。”

为了打造心智乐园,高新三小多层面多角度构建心智成长的空间环境。记者看到,校园里绿植成荫,红枫在冬日里傲然挺立,孩子们置身其中,感知着无处不在的活力;教学楼里的“寻梦海洋馆”,多种热带鱼在玻璃缸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让孩子们产生无尽的遐想;从老工业时代到现代国防科技,从家乡地图到世界全貌,从科技连廊到创客工坊……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从平面到立体,孩子们的思维和感官也随着场景而不断变换。

课堂是儿童心智教育的主渠道。记者来到二年级八班,这里正上一节《风娃娃》的语文课,孩子们默读课文后,老师并没有马上讲解,而是要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记者看到,一些孩子根据风娃娃的所作所为,理出了风的作用,有了自己的总结和发现。

老师让学生相互讨论评判,再通过引导,帮他们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力。学生马若语说:“为了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好,我提前查字典,理解课文意思,我发现,导图画得多了,我越来越能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语文老师罗文青说:“我们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老师退在旁边,作用是启发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同时又给学生做好引导、提供支撑。”

从语文开始突破,思维导图在不同年龄段由简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用到了各个学科中。三年级数学老师高伟告诉记者,在心智课堂上,学生都是通过阅读文本,自己发现理解知识,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助力者;在智慧软件的协助下,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他们在逐渐思考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提升,而且学会了更好地与同伴合作,更加自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看到更多的是孩子们发光的思想。未来:唤醒孩子“沉睡”的自信

小轩是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他的眼神里透着好奇,行为表现很不守规矩,总是在课堂上乱跑,一度只能让家长来陪读。而现在,当记者见到小轩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小学生,穿戴整齐,待人有礼貌,课堂上能紧随老师的节奏,发言时有自己的想法……小轩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变得这么自信大方,她感谢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

给儿童自由和尊重,他们身上的潜能和个性才能得到激发,也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在观摩完三小的课程后,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沙培宁说:“心智教育是走向深处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张超说:“这是最好的相遇,让课堂发生化学反应,让教育走向科学。”

郭冬梅说:“心智教育的意义在于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发展,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惠及孩子的一生!”

新闻推荐

渭滨: 减税降负有力度

2018年,渭滨区税务局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负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留抵退税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等一...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