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 应积极推行“无作业日”

华商报 2018-11-13 03:08 大字

漫画/张永文

优化作业布置 提高学习效率

宝鸡有“新标”

不得“超标”布置集体性学生作业

不得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

鼓励通过“作业超市”提供个性化作业

鼓励以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

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合作,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

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代劳的作业

杜绝作业内容和形式“繁、难、偏、旧”

杜绝机械重复性作业

近日,宝鸡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积极推行“无作业日”,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划重点

关于“布置作业”有哪些新要求?

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和性质,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科学管理、设计、评价作业。具体要求如下:

■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教师布置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以课本所附作业题、课后练习为主要依据布置作业。不得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布置集体性学生作业。

■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

■要减少对教辅材料的依赖,不得违反“一科一辅”(一个学科只允许配一种教辅材料)的原则,不得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

■教师要合理安排预习、复习、巩固、拓展等作业类型。预习型作业要侧重于了解学情、为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复习型作业要侧重于诊断和改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使用导学案等学习方式要避免与作业重复。

■要推进作业形式的改革。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听说类作业、小组合作类作业相结合。

■鼓励探索多学科合作编制作业。要重视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

■鼓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鼓励通过“作业超市”等形式,为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提供基础型作业、提高型作业等可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业。

■寒暑假作业注重学科的均衡性。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的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的欣赏与训练等为主。

■各县区教育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情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作业展评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引导教师重视作业设计质量,规范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

■积极推行“无作业日”。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在初中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月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等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

■鼓励以家庭劳动、阅读欣赏、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九年级学生作业量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适度开放。

■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必须做到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

■教师可根据作业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采取作品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通过社会宣传、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各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加强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的考核。杜绝作业内容和形式“繁、难、偏、旧”,杜绝机械重复性作业,杜绝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切实以学生为本,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华商报记者 杨宁

新闻推荐

关注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 掘金粤港澳宝鸡再出发

本报记者陈瑾作为一项已举办七届的高规格招商引资活动,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对陕西各个地市的影响不言而喻。近年来,通过...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