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高新区助推小微企业快速长大

阳光报 2018-06-01 01:05 大字

  魏薇 记者 张伟

  这里是“中国钛谷”“丝路车城”“制造中心”……当一条条吸聚资源、全面创新的求索之路铺开后,宝鸡高新区像一部高配置的运算器,开始往产业纵深方向列“算式”,研发平台建设就是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补传统制造业短板的激光中心、填补宝鸡在无人机研发生产领域空白的特种飞行器工程研究院、拥有“黑科技”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创新中心……近年来,一个个研究中心在宝鸡高新区落地,优化创新生态,解决企业“长不大”问题。

  一件几百斤重的车桥铸件,要把毛坯飞边打磨光滑,靠工人一天一人最多打磨20件,而且工人是在既有噪音又有粉尘的环境下作业的。5月22日,记者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创新中心看到,机器人对铸件进行三维立体扫描、数据比对后,开始进行打磨,只用5分钟就完成一件“作品”,操作灵巧精准,车间无粉尘和噪音,“绿色智造”让人惊叹。

  这样的操作在宝鸡创新中心只是“小菜一碟”。据该中心负责人尚立兆介绍,他们的技术支撑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秉恒领衔的团队。卢秉恒院士长期从事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20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未来,宝鸡创新中心将把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宝鸡装备制造业紧密结合,助力产业整体提升。

  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晋升介绍,宝鸡高新区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要在国家级高新区“朋友圈”中打响“高新品牌”,只有敢闯敢试,围绕本地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发挥研发“智力库”的作用,才能一跃千里。

  按照这一思路,去年以来,宝鸡高新区加大与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特飞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成功引进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创新中心、宝鸡特种飞行器工程研究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区域中心等6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实现了人才、技术服务的快速流动。

  其中,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由宝鸡机床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建成,在系统研发、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向用户进行定制设计柔性加工单元,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主导产品向成套、成组、成线方向转型。这一做法得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的认可。

  多年来,宝鸡工业起起伏伏。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曾在全国风靡一时的长岭-阿里斯顿冰箱、双鸥洗衣机,最终退出市场。技术不更新,想“好花常开”并非易事。

  在宝鸡,技术创新的大文章主要由大企业、大集团来做,因为缺人才和资金,新产品新技术匮乏,一些中小微企业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宝鸡高新区引进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犹如引来一股“活水源头”,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撑。“能在家门口找到专家团队,解决企业制造工艺和水准问题,真是太便利了!”宝鸡拓普达钛业公司负责人王勇锦说。

  中铁宝桥、宝石机械公司等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新产品研发需要借助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手段,核心技术也需要创新团队持续发力。在本地建立研究机构,便于高效对接创新资源,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据了解,这些研发中心与宝鸡企业已广泛开展合作,例如,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区域中心与欧亚化工、力兴钛业等企业在钛材料激光焊接、切割、表面处理等领域深度合作。

  在宝鸡市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征程上,宝鸡高新区发挥着创新主阵地的作用,需要先行先试,闯出一条新路来。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认为,不同于过去单纯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将研究机构放在高新区,意味着把研究设备、高层次人才、技术管理团队、资金流等带到宝鸡。这些研究机构背靠院士专家团队,研究的课题大多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些研究机构就像组织方,在与宝鸡企业深入合作的过程中,依据其制造能力,找到上下游配套服务商,让大家共同来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任务,参与到全球或全国的制造分工中来。

新闻推荐

买房先买理财产品 变相收取定金? 碧桂园宝鸡凤凰城项目被曝未完全取得预售证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丁瑜)“买房时不接受定金,销售人员让客户向指定的银行购买理财才能进行认筹。”昨日,不少市民向华商报反映...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