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温度的观看之道

济南日报 2018-04-13 12:05 大字

□怀志霄

艺术史的书写,可以高屋建瓴,条分缕析,也可以多些烟火气,《宣纸上的中国》即是后者。

中国画多是文人画,书家也几乎都是骚人墨客,他们的笔下有长江大河、群山巍峨,有圣人文章、孔孟教化,也有花木葱茏、鱼游虾戏,吟游唱和、酒后快意。当然,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是如我们一般的普通人,有和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更愿意把这种种情愫诉诸笔端,寄于纸上。

宋神宗熙宁年间,文同在洋州做知州时,就各处景物逐一题咏,写了《守居园池杂题》诗共30首。他寄给苏轼,苏轼逐一唱和,也写了30首,这就是《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文同写道:“千舆翠羽盖,万铸绿沈枪。定有葛陂种,不知何处藏。”苏轼则回:“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收到苏轼的信时,文与可正和夫人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一桌子。“喷饭”就是这么来的。其后,文同更是挥毫写就著名的《筼筜谷偃竹》图,赠予苏轼。千年之后,《筼筜谷偃竹》图已然湮灭于时间的洪流之中,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却流传至今,诉说画里画外的种种,留下了“胸有成竹”这一艺术理念。文同笔下的偃竹,乃是苏轼身世飘零、命运起伏的况味;而晚年多画纡竹,“为垂岩所轧”,“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艰”,则多了几分自况。

当然,墨色浓淡之中的情感也并非总是那么怡然、温暖,有时也让人唏嘘感慨。韩滉善画牛,他的《五牛图》更是传世经典,赵孟頫书画双绝,号称“元人冠冕”,得此“希世名笔”,自然喜不自胜,遂欣然提笔,初题《五牛图》,记下了得画的前因后果。次年,赵孟頫如愿以偿,外任济南,乃二题《五牛图》。这一次,他不但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名笔”的评语,更借陶弘景与梁武帝事以自况:“昔梁武帝欲用陶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帝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三题《五牛图》,则令人唏嘘。时赵孟頫侍读元太子,太子赏赐《五牛图》给广东的地方官唐古台,唐古台大概是看到了图上赵孟頫的两次题跋,就请他再题一次。“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字句初看似平淡,最末“抑何幸耶”四字却字字诛心,抑何幸耶!抑何幸耶……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感的起落,书画背后的人物才变得鲜活起来,宣纸之上的中国也才得以生动起来。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传世经典一遍遍被解读,被解构,也被重构,这本《宣纸上的中国》,也是“对中国艺术史上一些经典作品和人物的文化解读”。书中的观看之道,是有温度、有感情的,这温度和感情,是作者的,更是每一位读者的。

新闻推荐

以寂静喜欢你(外二首) 董雅丽

如是沾着霜重的落叶。愈深爱,愈安静不会惊动,一个人的秋天不过是假借一只飞鸟的掠影不会多情地赋词落在心坎上的伤秋山棱遮掩的一角,阳光不慎遗失一块金色的丝帕山谷静默。成全溪流的潺淙如诉一句话...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