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巷小书摊上世纪 60年代就存在

宝鸡日报 2018-03-21 18:30 大字

本报记者巨侃

“马道巷和二马路交会口的那个小书摊,装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今年65岁的宝鸡资深连环画收藏者王朝胜对记者感慨道。

他说的马道巷和二马路,这里有必要做个“精准”定位,有些回忆马道巷的文章及相关图片,把现在的经一路步行街也当作马道巷的一部分。实际上,马道巷是市区建国路向北过铁路隧道上坡至二马路的这段路,更精确地说铁路隧道以南叫“建国路”,以北才是真正的“马道巷”;而“二马路”,即马道巷上面和中山路平行的这条路,现在叫“曙光路”。“我记得上世纪 60年代初,马道巷和二马路一带,有好几家小书摊,我和小伙伴常去马道巷和二马路交会口的那家书摊。”王朝胜回忆说,“那时我 10岁左右,上小学二三年级,只要兜里有了零花钱,就去那里看书,一看一个下午。摆书摊的是个老太太,她家好像就在书摊旁边。摊不大,是那种最简易的地摊,用几张报纸铺开,上面摆了一百多本小人书,周围放几个小板凳。看薄点的书 1分钱,厚点的2分钱,先交钱后看书。看完了,想再看就再交钱。那时年纪小喜欢看打仗的小人书,像《东平湖的鸟声》《一把盒子枪》《两个八路军》,到现在还记得这些书名。”

用省下的买冰棍的钱去书摊看小人书,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心神荡漾。马道巷人来人往,二马路车水马龙,都仿佛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老人、书摊、小人书,构成了孩子们眼里的世界。书摊,成了宝鸡市井小巷马道巷的一道风景,也成了从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过来人的美好记忆。

这样的童年生活乐趣到上世纪 60年代中期戛然而止,王朝胜发现,先是马道巷一带的小书摊越来越少,后来,连他常去的那个小书摊也不见了。书摊虽没了,但小人书的“种子”已种在心里。他开始自己攒钱到书店买书看。 1965年到 1966年,流行越南人民抗击美帝侵略的小人书,这类书成了他第一批从书店买回家的书。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参加工作,他离小人书也渐行渐远。直到 1997年的某一天,他路过马道巷,看到了一家小书摊——当然不是以前的那个,小人书整齐地摆放在一辆手推车上面,一把晒得折了色的大伞罩在车顶上,当然少不了几个温暖的小板凳。一本书名叫《王铁人》的连环画映入他的眼帘,铁人王进喜是上世纪 60年代工业战线名震全国的标兵和英模。翻看着那熟悉的人物故事,一下子勾起王朝胜内心埋藏多年的情结。

从看到《王铁人》后,王朝胜就决定开始收藏小人书。 20年来他以藏养藏,至今攒下来的有 2000本,过手的书则不计其数。他曾去上海文庙摆过书摊,一边收书一边卖书;为与时俱进,网上也开有书店。不过他承认,现在无论是书摊还是网店,都没有那种掏一两分钱就能在路边租看的小书摊的感觉了。“要找小书摊和摆小书摊的人,恐怕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王朝胜感叹道。

新闻推荐

别样风景诠释一样担当 宝鸡高新巡特警开展反恐处突工作,抓获各类嫌犯25人

马洁赵乃鑫实习记者芮扬文/图在宝鸡火车南站,有一支素质过硬、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反恐尖兵,他们用汗水和坚毅守护着火车站及周边的安宁,让旅客们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踏上旅途,成为车站的一道别样风...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