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就业拔穷根 渭滨区推进就业扶贫探析
如何才能帮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实践表明,授人以渔的就业扶贫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很多人看来,渭滨区作为宝鸡的主城区,就业路子广,岗位需求多,找到一个稳定的“饭碗”似乎不难。然而,恰恰因为身处主城区,对一些缺乏技能、年龄偏大的贫困人口来说,“挤”过就业的门槛确实很不容易。2017年初的摸底数据显示,渭滨区建档立卡的1337户贫困户中有劳动力1890人,他们大多数没有实现稳定就业或无力端起就业的“饭碗”。
如何让这些贫困户拔掉“穷根”?渭滨区锁定“让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技能培训全覆盖、特设脱贫专岗、创业典型引领”等有力举措,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帮助1485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穷根”因此被撬动、拔出。
以信息为“支点”
多角度找到用工新机遇
贫困户在技术、居住区域等方面天然存在短板,而用工信息“不对称”更降低了他们找到工作的概率。怎么办?渭滨区面对这一问题,采用在全区多方位发布用工信息的方式,让贫困户“耳聪目明”,找到更多有针对性的用工信息。
“在我们村委会门口的宣传栏上,区人社部门定期派人来更换用工信息表。表格刚贴上,就会有不少人围上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对号入座\’找到工作。”渭滨区石鼓镇中岩山村党支部书记文世明告诉笔者,这些用工信息都是最新信息,而且对学历、年龄要求都不高,个别需要技术的岗位还专门注明上岗前会进行技术培训,所以大家伙很欢迎这种“信息进村”的方式,最近村里就有一名贫困户根据张贴的用工信息,到渭滨区一家企业当上了电焊工。
实际上,在渭滨区范围内,已经有60个村庄设立了就业扶贫宣传栏。有贫困户说,这种方式就像村上订阅了“就业报纸”一样,信息快不说,提供的用工信息还都是“干货”。笔者了解到,渭滨区还采取在每个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LED电子显示屏上发布用工信息、深入村镇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包扶干部上门送用工信息等多种方式,让每一名贫困户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最新的就业扶贫政策和用工信息。而这种极具传播力的各种“送信息”工作,让很多贫困户掌握了用工信息,继而实现了就业。
苏亮亮,石鼓镇高家河村贫困户,以前通过打零工挣钱。2017年夏天,包扶干部刘亮专门找到他,告诉他渭滨区一家企业正在招聘物流人员。在刘亮的帮助下,苏亮亮终于在这家企业的物流中心找到了工作,如今每个月收入都稳定在2500元以上。
据了解,通过搜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帮助联系工作等方式,目前渭滨区已有337名贫困劳动力由农民工变为产业工人,找到了心仪的“饭碗”。
以专岗为“杠杆”
多形式打造就业新饭碗
或因年龄偏大“少人要”,或因家庭原因“走不开”,或因身体状况“干不动”……实际上,很多贫困人口不是不愿意就业挣钱,而是因为一些具体的原因绊住了“腿”。如何让这部分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渭滨区的做法是,在通过公益性岗位送“饭碗”的同时,由区财政出资,设立就业脱贫专岗,安置贫困人员就近就业。截至目前,渭滨区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脱贫专岗新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已达632人。
据了解,就业脱贫专岗是渭滨区的“自选动作”,主要针对贫困人口中男性60—70岁、女性50—65岁这部分特殊人群。
高家镇段家磨村一组的贫困户李娥娥今年59岁,对她来说,在就业脱贫专岗工作比以前打零工强很多。她告诉笔者,自己年龄偏大,零工实际上并不好找,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很简单,就是每天清扫门前这段500多米的村道,政府每月能给500元钱,自己很满意。据悉,截至目前,渭滨区已经有296名贫困人口,通过就业脱贫专岗端上了新饭碗。
以培训为“动力”
多方向拓开创业新局面
就业不易,创业更难。渭滨区公开招标确定了13家技能培训机构,重点围绕11个贫困村和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多方位开展农技、烹饪、美容、家政、机械加工、酒店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让贫困户呈现积极创业的好势头。很多人通过技能培训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甚至有的还当上了小老板。全区2017年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20人,占全区贫困劳动力的38%,并全部落实了每人每天50元的培训生活交通补贴。
张继民就是这样一名培训教师,这一年多以来,他几乎走遍了渭滨区的贫困区域,专门向贫困人口传授农艺知识。“贫困人口的求知欲很强烈,大家都愿意有一技之长去摘掉‘穷帽子\’。”张继民说,渭滨区的很多贫困区域实际上都有栽植葡萄、核桃、猕猴桃、水蜜桃的传统,但很多贫困人口没有现代农业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增产增收。所以,他在现场进行培训时,很多贫困户都“问东问西”非常认真。实际上,多方向的培训还给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方向,仅2017年一年,渭滨区就有37名贫困劳动力在培训后,通过创业当上了小老板。
“要是没有培训,我开不起这个面馆,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奔头!”丁天娥家是渭滨区一户贫困户,她今年44岁,前些年丈夫在工地上意外离世,由此家中经济越来越紧张。2016年秋,村里开办免费烹饪培训班,这让丁天娥看到了一条脱贫的路子。培训中,授课人员都是本地餐饮企业的名厨,培训内容从炒菜、面食到小吃,样样都有。丁天娥决定跟着厨师好好学手艺,开家小饭馆。她把学习“主攻点”放在蘸水面上,调汤、和面、扯面……经过专业厨师的指导培训,再加上丁天娥自己的努力,很快她就做出了美味的蘸水面。如今,她开办小面馆已经快1年了,生意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
宝鸡,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有两个方言词语“塌火”和“嫽扎咧”。塌火,意思是日子快不行了。嫽扎咧,就是好极了,美极了。到如今,渭滨区有许多贫困人口的日子正在从“塌火”变成“嫽扎咧”。与其说渭滨区众多的贫困人口捧起的是“新饭碗”,不如说他们捧起的是希望,是梦想!
新闻推荐
高铁上两口吵架 丈夫负气 提前下车 女子宝鸡南站拦高铁门等夫归
1月11日,一名女子在宝鸡南站拦住高铁车门视频截图华商报讯(杨宁)1月11日中午,从兰州西发往上海的G1972次列车到达宝鸡南站后,一名女子因与老公吵架,拦住高铁车门,此危险举动发生后,民警和工作人员上前劝...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