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宝鸡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宝鸡日报 2018-01-11 18:30 大字

本报记者鲁淑娟

文明,浸润着一个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回眸 2017年,宝鸡高新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全面融入西部创新之城建设的“肌理”。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歌,谈论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践行着真善美的文明行为。文明新风犹如丝丝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改变着人们的言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全民创建掀热潮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创建。 2017年,高新区认真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五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

为提高文明单位整体创建水平,高新区举办区级文明单位培训会,结合创建工作实际,就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创建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题辅导,为创建指明了方向。同时,建立鼓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排名靠后的 3家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待遇和撤销称号等处分。

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和引导下,高新区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宝鸡高新第一小学荣获全国首届文明校园称号;宝鸡市食药监局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大唐宝鸡热电厂等 4家单位荣获 2015-2017届期省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焦浩家庭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马营镇燃灯寺村位于秦岭北麓,村上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全体村民都以参选、当选为荣耀。通过倡导好家风,燃灯寺村形成了文明淳朴的民风村风,讲道德、讲正气深入人心,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全村多年无治安案件,更无刑事案件,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文明村。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将文明校园创建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以国旗下演讲、班队会和广播站等为平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同时,以“大爱永恒”为校训,着力打造师德高尚、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教师队伍,让学校成为教书育人的一方纯净沃土。

如今在高新区,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处处可见鲜活的文明元素,精神文明创建已深入人心,化为群众自觉行动。

榜样引领风气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典型最有说服力。高新区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十分注重挖掘典型,用群众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来引领社会风尚。

2016年 4月 10日,高新区某企业职工王旭东骑着摩托车载女友李晨阳回家,途经市区引渭渠时,两人几乎同时发现有人落水。随后,王旭东不顾天气寒冷,几经波折后,在岸边群众的帮助下,将落水男子救起。上岸后,有护理经验的李晨阳来不及心疼男友,赶忙上前对溺水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直到救护车赶到。王旭东、李晨阳救人事迹被广泛传播,被大家誉为宝鸡“最美恋人”,荣登当年 7月份“中国好人榜”。 2017年 10月 13日,第五届宝鸡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举行,高新区推荐的“最美恋人”王旭东、李晨阳荣获第五届宝鸡市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奖。

以王旭东、李晨阳为代表的“好人”,在高新区不断涌现,让这里充满温情。高新区用身边榜样引领社会风尚,持续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2017年征集好人线索 12万余条,挖掘典型 200余人,树立了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媳妇”黄红连,背着妈妈上讲台的乡村教师康亚红,身残志坚摘穷帽的天王镇村民马伟威等好人榜样, 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陕西好人榜。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学习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风气。

志愿服务暖人心

一个城市文明与否,在于能否时时体味到人文关怀,处处感到踏实温暖。

马路边,志愿者引导行人安全过马路;社区里,志愿者倾情帮扶困难群众;无偿献血车上,志愿者用爱心温暖他人……截至目前,高新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已有近百个,注册志愿者近 3万人。他们紧紧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在帮扶群众、保护环境、和谐邻里等众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将做好事变成了高新区人生活的新常态。

高新区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在社区打造了“爱聚高新”志愿服务品牌,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渭水苑社区荣获全省“最美社区”称号;宝鸡文理学院青铜器博物院大学生义务讲解项目获全省“最美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4人荣获全省高校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称号。

高新区还创新举措,利用快捷便利的手机信息优势,创建了“志愿云”服务平台,设置了志愿者招募、我的家庭、我的团队、我参加志愿活动、志愿者新闻等 9个模块,志愿者可通过云平台进行注册登记、信息发布、人员招募、需求对接。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在高新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更加亮丽,市民素质普遍提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更加幸福。

志愿者为农民工送爱心腊八粥。

新闻推荐

陈仓区陈家庄村贫困户陈长生:“想不到自己能成功创业”

本报讯时值寒冬,陈仓区县功镇陈家庄村寒风阵阵,但精准脱贫对象陈长生家里却暖意融融。近日,笔者见到他时,他高兴地说:“以前谈到创业致富,我心里就发虚,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幸亏帮扶干部上门为我解除思想包...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