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勠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身”“心”兼治拔穷根 ——宝鸡市金台区健康扶贫工作扫描

陕西日报 2017-11-01 08:24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帆 令建军

告别了半山腰的窑洞,腰间别着个收音机,嘴里整天哼唱着秦腔……金台区硖石镇蟠龙寺村贫困户刘拾金如今过着这样美滋滋的日子。而在一年前,刘拾金整天蓬头垢面、寡言少语,生病了也只能拖着。

刘拾金的变化,是金台区实施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护“身”:多重保障促健康

“看病不花一分钱,这政策真是好!”金河镇牛氏庙村的贫困户李秀霞逢人就夸。

李秀霞因为哮喘住了三次院,治疗费共计2.07万元,按现有政策报销后,个人还需自掏费用7363元。但这笔钱对贫困户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就在李秀霞发愁之时,金台区的健康扶贫兜底报销政策让这个家庭的愁云顿时消散。

2017年,经精准识别,金台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31人,其中因病致贫1078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4.12%,主要是以中老年长期慢性病居多。因此,金台区在全面落实省、市健康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对全区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免费体检、心理关怀、政府兜底”七重保障。同时,在金台医院、镇卫生院、涉农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最终兜底”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住院患者只需提供身份证、医保卡、低保证等有效证件,即可实现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同步“一站式”结算。这一举措,彻底消除了贫困户的顾虑。

为了不折不扣落实好健康扶贫各项政策,防止非贫困户因病返贫,金台区研究制定了《金台区大病救济实施办法》,在硖石镇和金河镇选择9个省级贫困村先行试点。

护“心”:心理关怀树信心

物质上的贫困不可怕,“心理贫困”更难拔除。

金台区在落实健康扶贫工作中发现,贫困户由于“人穷志短”,部分贫困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今年7月以来,金台区按照“卫计部门牵头、社会心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志愿者参与、镇和村配合”的思路,在硖石镇、金河镇的9个省级贫困村开展心理健康扶贫项目试点。截至目前,该区已在硖石镇的7个省级贫困村完成摸底工作,对贫困户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针对这些重点人群,因人施策,制定个性治疗方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疏导治疗。

此外,该区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每季度组织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提高贫困户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开通了“金台区贫困户心理健康绿色专线”,贫困户可根据自身情况,以电话、微信、QQ等多种途径,预约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预防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

励“志”:激发内生动力

好的健康扶贫政策,不是所有贫困户都能“任性”享受。

金台区在出台的《2017年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甚至参与黄、赌、毒、盗、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贫困户,不享受医疗救助保障政策;有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新风尚,个人品行不良,不注重子女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家庭不和睦、不孝敬老人、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不自立自强,不积极创业致富,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只救助50%。

金台区的这一举措,不仅让非贫困户拍手叫好,也消除了部分贫困户“习惯穷”“争当穷”“愿意穷”等思想顽疾。

金台区硖石镇蟠龙寺村贫困户朱存绪今年56岁,妻子和小儿子都是残疾人,靠大儿子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妻子和小儿子治疗的费用,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朱存绪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当得知区上扩大了残疾人康复项目的报销范围,放宽了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住院转诊条件,朱存绪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如今,朱存绪主动扩大养殖,生猪数量已从4头增加到12头。朱存绪说,党的好政策让他尝到了甜头,解决了后顾之忧,自己以后还要脱贫致富。

帮助贫困户“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正是金台区健康扶贫工作的核心要义。在这种“身”“心”兼治的举措下,该区目前脱贫攻坚正激发出持久的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提升水质——今年改造老旧供水管网 12公里

本报讯为保证和改善市民的用水条件,近年来,宝鸡创威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开展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工作。据悉,仅今年就完成了市区川陕路、长青路等23个路段12公里老旧管网的改造工作。供水管网老...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