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老戴繁忙的一天
本报记者孙海涛
戴宝成, 62岁,陈仓区新街镇新街村贫困户,用村支书刘军亚的话来说:“全村现有 42户贫困户,老戴是最肯、最能自强吃苦的人,这样的人咋能摘不掉‘穷帽子\’?”
的确,儿子儿媳进城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老戴常常要“伺候”的,除了瘫痪的老伴,还有4头牛, 10亩田, 3亩核桃林,3亩柴胡地。村里人说:“精壮小伙也下不了这个苦哩,为了‘摘帽\’,老戴够硬气!”
老戴的家在半山腰上,雨后的土路一路泥泞,汽车上不去,记者与村干部一路步行上山。来到老戴的家中,他正在整理屋檐下的玉米,老伴翟烈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晒太阳。在院里摆上几个木板凳,老戴与记者拉起了家常。老戴的第一句话是:“ 20分钟行不?牛还饿了,我得上山啦!”
打开话匣子,谈及这几年的生活,老戴很知足:“政府帮衬我家不少哩,只要我多干活,今年腊月,咋也该脱贫了啊。”老戴说,山里人没啥技能,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个“勤”字,为此,他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记者与老戴夫妇的谈话随即围绕“一天”展开。“我还睡着哩,他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翟烈香说,老戴牵上 4头牛,摸黑就进山去了。“习惯了,牛是‘张口货\’,全凭吃草,不敢耽搁了!”老戴说,到后山上放牛,一般等到太阳升到山顶的时候,就吆着牛回来了,因为老伴还饿着,他得回来做饭。吃罢饭,拴好牛,老戴就又奔地里忙活去了。“这几天要种麦子了,得先把地翻一遍。”老戴说,山里都是坡地,留不住水,麦地得深翻才能多打粮食。一旁的新街村“第一书记”刘关劳说:“村里属老戴地种得好,山地亩产不高,别家一般都是亩产四五百斤,但老戴肯下苦,亩产都在六百斤往上说话。”“半下午三点左右,我就回家了,老伴等着吃饭哩!”老戴说,做好饭后,自己吃得快,吃完饭就再吆着牛上山了,“牛也得吃‘晌午饭\’不是?”
“天不完全黑下来,老戴回不来。”翟烈香说,老戴回来后,做饭、洗衣、修理农具,一忙又是不少时间,自己睡得早,但老戴要到夜里 11点才能上炕睡觉。
“习惯了,没啥!”老戴说,自己睡觉前还要上好闹钟,半夜起来还得再喂一次牛,然后就能好好睡一会儿了。
刘军亚、刘关劳与老戴算起了今年的收入。一项项算下来,还有三个月才到年底,但老戴家已经在经济账上“上线”了,能达到6000元以上。老戴高兴地说:“这下我干活更有劲头了!”戴宝成正在自家院子整理玉米。
新闻推荐
宝鸡市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 18.9%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市财政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65亿元,完成进度为近八年来同期最快水平,考虑“营改增”体制变化及降费政策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8.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38.11亿元...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