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第一所与美国高中建立游学项目合作关系的学校;宝鸡市唯一一所获得全国首届校园微电影大赛一、二等奖的学校;宝鸡市第一所与高校协作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校;
两年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三年紧追区域名校,六年创建为市级名校,九年办成省级示范高中…… 2011年 8月,灾后重建的陈仓高中刚刚开门招生,校长王存科便抛出了这样一幅“ 2369”发展蓝图。
“痴人说梦”,不少人看到这份蓝图后,如此说道。其实,不只是外人不相信,陈仓高中不少教师也不敢相信这样的蓝图能实现。原因很简单,陈仓高中当时的写照是:满地泥泞,沟壑纵横,室内空空,水电不通,连开门办学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何谈创办为省内名校?
六年后,蓝图正在变成现实:两年时间,跻身省级标准化高中行列;二本上线率连续几年在全市名列前茅;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蓝图是如何变成现实的呢?答案就是不走寻常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开眼界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陈仓高中,一所灾后重建的普通高中,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不少新建学校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跻身省级标准化高中行列。其中的缘由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是谁呢?“巨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王存科回答。
虢镇中学,这是陈仓高中搜寻到的第一个“巨人”。虢镇中学是陈仓区的一所老牌名校,特色是规范化管理。于是,陈仓高中多次派人前往虢镇中学取“真经”。
效果立竿见影。陈仓高中教师王军利至今记得,建校之初,学校没有一堵围墙,没有一块水泥地。全校第一次教师大会是在校园里的土堆旁边召开的,而全校第一次开学典礼则是在学校旁边的马路上召开的。但“真经”却让这样一所“游击队”式的高中迅速转型为“正规军”。
这次经历让陈仓高中人尝到了学习“巨人”的甜头。于是,他们以自己为圆心,开始在全市,甚至全省,搜寻更高的“巨人”。几年时间里,陈仓高中人的足迹不仅踏遍宝鸡中学、石油中学、长岭中学等市级名校,也踏遍了咸阳彩虹中学、陕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等省级名校。
“这些‘巨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办学必须走特色化路子。”王存科说,“当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埋头摸索时,我们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教育的新方向——特色化,并跟随新潮流走上了特色化发展路子。因此,我们才能在两年时间内,在宝鸡教育圈崭露头角,并完成不少新建学校十年才能干成的事情——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站在全市乃至全省“巨人”的肩膀上,陈仓高中再次出发。这次,他们有了更高的目标——全国名校。
得知陈仓高中这个愿望后,重庆市大足中学在陈仓区一位挂职副区长的牵线搭桥下,第一个与陈仓高中进行交流合作。紧接着,王存科曾经挂职学习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也向陈仓高中伸出了合作之手。
王存科说,随着合作交流的深入,不仅学到了全国名校的“教育真经”,如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校园文化等,还有意外之喜——师生走出国门,与国外名校师生交流。
陕西省师德模范、高一年级部主任韩芳侠说,对于一所地处三线城市的普通高中来说,要将学生送出国门,送入世界名校,交流学习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愿望。但全国名校却让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 8月 5日至 8月 25日,陈仓高中学子在韩芳侠的带领下,前往美国Lee高中游学,开阔国际视野,拓展知识层面,提升综合素养。据悉,陈仓高中学生将赴德国EC O LEA国际文理中学游学。而且,今年起,田家炳中学还将同陈仓高中共同举办中日国际班。这意味着,陈仓高中的学生以后不仅可以参加高考,考国内名校,还可以通过直通车参加日本 40多所高校的招生考试,考日本的名校。
六年里,陈仓高中带着梦想,寻找“巨人”,学习“巨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寻找、学习、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陈仓高中也成长为一个“小巨人”。
植入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一个失去历史遗存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冯骥才
学校教育如果缺乏传统文化滋润,培育出来的孩子人格有缺陷,比较浮躁。为此,建校之初,陈仓高中领导班子成员一致决定——引入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汉文化所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而陈仓高中教师张红祥恰巧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为此,陈仓高中发挥张红祥的专长,开设了楹联校本课程——《联苑门径》。
2011年,《联苑门径》开课。第一课,不走寻常路的陈仓高中既没有讲楹联的起源与发展,也没有讲楹联的格律、修辞等基础知识,而是在全国
范 围内发起了“幸福校园精彩人生”征联大赛。
“这么多人爱楹联、写楹联?”“这些楹联越读越有味道。”……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楹联像雪花一般飞入学校,陈仓高中学子对楹联的好奇心陡然提升。一时间,报名学习者不少。
六年过去了,楹联这种被不少人冷落的文学艺术形式在陈仓高中却备受追捧。不信,您去陈仓高中瞧一瞧,校园的楹联文化长廊中挂满了经典楹联,经典楹联前则总是挤满了赏楹联、学楹联的学子。
书法也是引入的传统文化之一。“《勤礼碑》的特点是正锋运笔,方圆兼得……”每天第八节课,陈仓高中教师宁海峰便会讲起书法的那些人和事。“书法表面看是写字,实际上修的是沉静之气、专注之力、敬畏之心和创新精神。”宁海峰说,在学书法的过程中,可见的是,零基础入门的学生,学会了看字、赏字、写字,甚至还拿回了不少奖杯;可喜的是,学生身上少了浮躁之气,多了沉稳之气。
在学习《窦娥冤》时,陈仓高中语文教师高红娟特意播放了秦腔《窦娥冤》选段。谁承想,学生们听到这么悲怆的台词后,竟然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从侧面反映了秦腔观众流失、无人欣赏的尴尬处境。为了传承秦人的文化瑰宝、感情符号,高红娟、高亚妮两位语文教师特意开设了《秦人爱秦腔》校本课程。
于是,陈仓高中的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幕:每周五早读时间,学生跟着高红娟、高亚妮赏析秦腔剧本。每周日下午 3点到 5点,学生则跟着宝鸡人民剧团和宝鸡市新声秦腔剧团的专业演员,学身段、学唱法、学舞台表演程式。
半年时间过去了,曾经哄堂大笑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个爱戏、懂戏的小戏迷。如今,如果哪个村唱秦腔,学生们还会在周末时互相邀约,主动去看戏、学戏。
打破教育的藩篱学真知
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不是好教育。——陶行知
教育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的书呆子。为避免把学生教成书呆子,不走寻常路的陈仓高中又有了新花样——把课堂搬出校园,让教育走进生活。
陈仓高中要把课堂搬出教室,搬进工厂。第一次得知这个消息时,不少人议论说,“高中学生,马上要参加高考了,整天还出去逛啥?”“陈仓高中就爱胡折腾。”
陈仓高中却坚持把课堂搬进了工厂——农夫山泉生产基地。他们为什么这样坚持己见呢?学生们这样说:“我们参观了矿泉水每一个生产环节,感受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水质鉴别实验、传送带……课本上的知识在这里‘复活\’了!”“在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的一节课中,我学到的知识要比在课本上学到的多得多。”“开心农场”也是陈仓高中将课堂搬进生活的见证。韭菜认成草,蒜苗当成葱……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不少学生身上的真事。为此,陈仓高中特意将课堂搬进操场的一片空地。
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学生们放下课本,跟着专业指导教师,学起了种植。寒来暑往,曾经的空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的“开心农场”。曾经五谷不分的孩子,不仅学会了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稼穑之道,而且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性格、锤炼了意志。
每年的 3月,是学雷锋月。当不少学校在书本上学雷锋时,陈仓高中却将课堂搬进了雷锋藏品纪念展览馆。在纪念馆中,学生们亲眼看到了雷锋的胸章、穿过的衣服、用过的搪瓷杯,聆听了雷锋的许多感人故事。
说起将课堂搬进纪念馆的原因,陈仓高中学生会主席贾康新说,提起雷锋,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经典形象:手握冲锋枪,头戴雷锋帽,目视前方,气宇轩昂。这样的雷锋距离学生太遥远,他们希望用参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雷锋间的距离。
陈仓高中学子专门成立了一支学雷锋青年志愿者团队,这支团队常年活跃在校园、社区、街道、车站等地,默默传承着雷锋精神。
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沃土,这是一方追逐梦想的宝地。为了实现“幸福校园,精彩人生”的办学愿望,陈仓高中人敢想、敢干、敢闯、敢拼。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会给他们点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董建敏宝鸡是炎帝的诞生地,是“炎帝·姜炎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弘扬“炎帝·姜炎文化”,传承炎帝精神,继承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增强我们的文化...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