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眉县产业脱贫技术服务 撑起群众致富伞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 2020-09-07 14:22 大字

“喂,朱老师吗?我们村几户贫困户猕猴桃落果严重,您能来看看吗?”8月13日,眉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植保专家朱岁层接到汤峪镇屯庄村村委会副主任岳满堂的电话后,立即与西农大植保学院联系。第二天一大早,就与植保学院老师秦虎强一同来到屯庄村现场查看,指导果农进行科学防治。随后还前往金渠村、蔡家崖村等村组实地调查和指导预防。

这是眉县技术服务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产业扶贫,科技先导。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区,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综合产值52亿元,成为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更是贫困户产业脱贫的希望。

如何更好地让科技助力产业脱贫?眉县成立了“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按照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整合力量组建了以县级专家指导团队、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团队,高素质农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团队,下沉一线,发挥技术服务引领作用,助力全县产业脱贫。

80后李凯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2014年他报名参加了眉县农宣中心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从一个对猕猴桃技术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变成了猕猴桃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果农科学修剪、施肥、授粉等,耐心讲解果园生草、人工授粉的好处,积极向果农推广猕猴桃标准化十大作务技术。

和李凯一样,职业农民的传帮带使很多果农和贫困户成了猕猴桃种植的行家里手和土专家。

张吉唤是槐芽镇槐西村贫困户,曾因好吃懒做成为村里的“特例”,别人2.5亩猕猴桃卖3万元,张吉唤只能卖300元。通过农技干部和职业农民手把手传帮带,如今他技术娴熟,猕猴桃越务越好,还能指导别人科学作务。2019年收入过万元,盖了新房,添了新三轮,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步子更加坚定

种出好桃子,卖上好价钱,过上好日子。这是眉县农民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服务产业脱贫,实现农民和企业双赢?眉县在不断探索。

在金渠镇宁渠村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里,村民王满良看着自家长势喜人的猕猴桃心里甜滋滋的。他告诉笔者:“我这里有3亩半猕猴桃,以前不懂技术,果子长得不好,一年只能卖几千元。去年加入金桥果业的托管后,专家上门做技术指导,企业统一配送水肥,种出来的猕猴桃又大又甜,去年就卖了6万多元。你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虽然种植了猕猴桃,但因掌握不了作务技术而收益甚微的贫困户,眉县围绕猕猴桃产业链上新型经营主体做文章,积极动员全县8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培训、农资配送、订单生产等“十大”方法,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有效完善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结对帮扶村以及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技术服务、果园生产、电商销售等“产业扶贫托管模式”,将贫困村、贫困户镶嵌在猕猴桃产业链中,带动贫困群众依靠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现脱贫。

这两天,眉县猴娃桥果业合作社聘请了电商、直播营销、抖音运营等资深从业者组成讲师团,对30多名学员及贫困户子女进行了两期直播带货营销培训,通过“视商+网红+淘宝+线下”等多种渠道,引导果农利用高科技平台销售自家的农副产品,增加收入。

眉县齐峰、金桥、猴娃桥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与农户合作,从猕猴桃生产技术指导、农资配送到订单收购,实现果农与企业的双赢。

雨后初晴的眉坞大地一片葱茏、果香四溢。看着即将成熟上市的猕猴桃,果农和农技服务人员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知道自己的辛勤付出即将换来又一次大丰收。(宝鸡日报)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宝鸡人 | 文明旅游,你就是最美的风景!

新闻推荐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宝鸡稳外贸蹄疾步稳“破冰”行

省内外贸企业代表在西凤酒公司参观裴兴斌摄为了扩大外贸朋友圈,我市利用各种机会搭建交流平台。据了解,我市每年都要组织名...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