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节选 忽培元
作者简介
忽培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国务院参事。主要作品:文学传记《群山、长河、浩海》《修军评传》《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长篇小说《雪祭》《家风》《神湖》《老村》《乡村第一书记》,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和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北斗》等。
其中,《群山》《修军评传》获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获中华铁人文学奖。
《家风》简介
忽培元中篇小说集《家风》涵盖三个中篇,内容横跃时空,纵跨地域,有战争年代的革命往事,有大草原上淳朴的牧民、圣洁的湖水和浓郁的奶茶香,还有陕北汉子刚直高亢的老腔。作者以平实、细腻的文字诉说了不同环境背景下三个家庭各自的家风,通过平凡朴实的人物谱写出一个个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故事,彰显了人物高尚的品格,展现了他们纯洁的心灵,折射出立足于每个家族的优秀家风,给读者以家风启迪和激励。
人生大约也就是一次盲目而痛苦,或者是有目标才会有意义乃至幸福的旅行吧,我想。一次原本很有趣儿的旅行,会因为旅行者动机和目标的不同而变得索然乏味,甚至痛苦不堪……我这么胡乱想着的时候,正坐在快速行进的高速列车上。我的儿子、儿媳和孙女就坐在我的周围。当这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我和小孙女楠楠望着窗外感到兴奋时,它并没有使得我的过于看重物质的儿子,特别是智商与兴奋点都似乎极高的儿媳妇感到丝毫的欣慰与美妙。我明白,他们并非是在为一些都市小夫妻之间难以向外人启齿的细小分歧而闹着别扭,而是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与人生目标似乎格格不入。这是令我最感无奈和担忧的事情。我企图带领他们寻找某种生活与感情的共同点,这也许是此次回访家乡的一个未曾挑明的目的。他们却仍在为这次旅行是否真有必要而争吵不休。
无论如何终于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而且是带着儿子和儿媳还有孙女楠楠。
这是2014年的清明时节,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在这魂牵梦绕的巍峨太行山中,在这留下了我这个六十五岁的小老头许多儿时记忆的温暖亲切的小山村南面独立隆起的一座山头上,面对叔叔的坟茔——烈士忠魂的安息之所,一时百感交集。在这少年时代每天放羊的必经之地,那虔诚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
那时每天都要深情地伸手抚摸这座并不高大的墓碑,痴情地思念亲爱的叔叔。每天都要在这坟前跪拜默哀,同未曾见过面的叔叔默默地对话交心……“李正彤烈士之墓”,墓碑上的七个红色方块汉字,深深地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叔叔坟茔的近旁,又多了一座新坟。那里面安息着我的父亲李正修,一个终生都在故乡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父亲生前总说自己没有资格埋在四弟身边,可这是祖父李在公的临终遗愿,说是他们两兄弟生前感情最深,又是我的父亲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伴随着叔叔的灵魂归来,因此最终安眠在一起,两个人都不会寂寞。
我和儿子仔细清除着叔叔坟前的杂草,并且用铁锨精心修补被雨水冲刷的壕沟。按照家乡民俗讲究,只有清明节这一天才能在老人的坟头上动土。
孙女楠楠则认真地由山坡的草地上采来一捧五色野花,献在二老坟前供桌上面。我把一瓶京城里带来的二锅头打开,倒一杯洒在叔叔坟头,又倒一杯,洒在父亲坟头。
这时候,楠楠的妈妈秋云远远站在那块巨大的石头上摆弄手机。她的怀里一直抱着黑白两色的宠物猫。那只精灵古怪的苏格兰折耳猫此刻目光惊恐,神情狐疑。它的主人则是目光呆痴,苍白憔悴的面部表情显得十分忧郁。
“妈妈,快来呀,咱们该给两位太爷爷,不对,是革命的前辈默哀致敬了。”
对于女儿的喊声,母亲没有丝毫反应。她也许根本就没有听见,或许是听见了只是不愿意搭理。反正她的内心活动谁也搞不清楚。
我的儿媳,她是一位在京城小有名气的现代诗人,一个据说网上拥有不少粉丝的当红诗人。在我看来,她的诗如同修饰过的梦话或是一些难以理解的痴迷之言。但是她却整天为那些诗句的孕育和产生倍受煎熬。据我的儿子太行讲,她可以不吃不喝甚至一连几天通宵不眠。她的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痴情,在这个过于物质化的当下,倒使我对她产生了某种理解与同情。心想,在这金钱万能的时代里,无论如何,她毕竟还有一种精神追求。可是我那在他媳妇看来庸俗不堪的儿子,却是早已无法忍受她如此另类的人生追求。他们的感情与婚姻因此产生裂痕。我为此深深地感到忧虑不安。好在有可爱懂事的孙女楠楠从中维系,这才使得他们没有走到分手的地步。“离婚”这个词语,在我们这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听来,毕竟是可怕又难以接受的家庭悲剧的代名词。
这时,儿子太行赶忙走过去把性情古怪的媳妇硬是拽了过来。在两位长辈的坟前,儿媳妇手中还是津津有味地一直玩着那部苹果手机。我此刻沉浸在复杂而痛苦的心情中,并没有留意孩子们的举动。唯有楠楠了解妈妈,知道她又是在编发微信,是告诉圈子里的朋友们自己当下是如何“痛苦地活着”。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儿媳她竟然不愿意同我们一起为一位从未见过面和一位她从来就不曾崇拜的人跪拜致敬。因为那样做,在她看来还一时找不到诗意的存在与感情的依据。
接下来,儿子、孙女和我,我们老李家长子系脉的三代人为两位前辈跪拜默哀。一旁站着的秋云则趁机用手机拍下了我们跪拜的背影。当我回头看到她这局外人一样的举动,心中顿时五味杂陈、痛苦不堪。
亲爱的叔叔、父亲,你们安息吧!晚辈不孝呀!咱们老李家长子系脉的三代后人今天回到老家探望你们,来向你们,还包括正清、正民那两位为国捐躯的叔父,还有爷爷奶奶姑姑们和为完成正彤叔叔的遗愿而悉心供奉几位烈士母亲的婶婶德贞致敬。在我的心中,你们个个都是我们老李家的骄傲与自豪,也都是令世人肃然起敬的忠烈人物。是的,除了那间历尽沧桑、里面又黑又潮的石墙老屋,你们再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物质遗产,可是你们两代人用信念和忠诚铸就的高尚家风,却是一份无法估价的精神遗产。今天我们回到老家,来到你们的面前,就是要寻找我们老李家好家风的根基,接续我们生生不息的高尚源脉。
我心中暗暗地讲完这一段早已经准备好的话,又禁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一直站在那里玩着手机的儿媳妇秋云,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
在下山的路上,刚满十岁的楠楠不断地问这问那,还不时地要我讲述关于叔叔李正彤烈士的传奇故事。
我同叔叔李正彤并没有见过面。当他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时候,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是我崇敬的偶像。于是我对楠楠说:
“孩子你记着,记得在我也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老爷爷,就不止一次地向我讲述了李正彤烈士的故事。”
我拉着楠楠的手,走在回村的山间小路上,又说:“印象最深的是你老爷爷从陕西郿县(今日的眉县)运回你太叔公的灵柩并进行安葬的前前后后……”
孩子是最喜欢听故事的,谁小的时候不是这样。反倒是成年以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
新闻推荐
花椒虽好,采摘却扎手。为解决这个问题,金台区硖石镇五七村引进了一种无刺花椒,带动该村77户贫困户种植,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