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考古院向眉县博物馆移交战国青铜扁壶

西北信息报 2019-05-09 01: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向眉县博物馆移交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这次移交的文物包括:两件青铜鼎、一件青铜扁壶和一组青铜敦。尤其是青铜扁壶2009年出土时,因为装满“战国美酒”曾经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据了解,2009年,眉县金渠镇教坊村一组的村民叫来扶风县上宋乡牛蹄村的薛红旗用挖掘机在土崖上挖土垫地基。当天上午,挖掘机在土崖上猛挖一爪后,突然,一个泛绿的器物在土崖上出现。担心机械挖坏,薛红旗立即停止了作业,找来一个改锥,从挖掘机长臂上慢慢爬到顶端,一点一点小心地抠挖,才保证了器物的完好性。“这是一件青铜扁壶,通高35厘米,厚9厘米,壶身直径31厘米,青铜壶表面有羽状纹饰。壶盖已经锈蚀完全封闭,壶内摇动有液体状物质的咣当声。”经陕西省文物局专家鉴定,扁壶为战国时期器物,属国家一级文物。因摇动扁壶能闻到类似酒香味道,加之该壶功能只为盛酒,故有专家认为壶内液体可能会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酒。

为揭开壶内液体之谜,2010年2月,眉县文化馆将扁壶送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人员先给壶盖除了锈,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壶盖,接着将一根吸管伸入壶内,提取了20毫升的液体。随后由专人送往中科院成都分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鉴定。2010年3月4日,微生物研究所的检测有了结果,据该研究所工作人员称,从检测的痕迹完全可以认定有乙醇的成分,但是检测中心负责对检测结果校验的张家琪老先生因为色谱仪波图与乙醇不完全一致,坚持只能给出“不确定”三字。而微生物研究所的领军人物庄名扬认为,乙醇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三者的比例碳24,氢6,氧16,战国青铜扁壶中的液体具有这些元素和成分,这完全是古老原始酒的特征。2010年4月,眉县文化馆再次到省考古研究院提取扁壶内50毫升液体送北京中国食品研究院检测。一直到2010年10月8日,中国食品研究院的检测完成,并出具了报告书,结论有两点:一是眉县战国扁壶液体样品中酒精度含量为1.85mg/L。二是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合量为0.001mg/L,正丙醇和异戊醇含量小于0.001mg/L(小于仪器方法检测限即视为未检出)。研究人员称,经过2000余年,“战国美酒”已经失去了酒的味道;同时,酒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铜及其他一些重金属离子,如果饮用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新闻推荐

临渭区职业农民异地取经

渭南日报记者王晓宁4月25日-29日,临渭区农广校先后组织猕猴桃、葡萄、花椒、桃李四个专业六个教学班学员分赴眉县、大荔、...

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