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让百姓共享绿色实惠 宝鸡全力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纪实

陕西日报 2018-10-23 06:48 大字

“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提起宝鸡,最令人羡慕的是其江南水乡般的城市环境。近年来,在斩获全国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等桂冠的基础上,新一届宝鸡市委、市政府奋力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更高级别的“绿色勋章”发起冲刺。通过积极建设“城区、台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镇、生态家园、旅游景区、经济林发展和生态公益林”九大绿化工程;借力“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在铁路、公路沿线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开展园林城市、县城、城镇“三级联创”,强力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使宝鸡市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近年来,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宝鸡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力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使全市的园林绿化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精细化迈进。自1999年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2006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6年1月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桂冠,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截至2017年底,宝鸡市城市绿地率38.49%,绿化覆盖率41.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2平方米。同时,将中心城区创建活动向县城推广,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2017年在全国市级城市中首家实现了国家园林县城全覆盖。

抓环境美家园宜居宝鸡惹人醉

为了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2017年7月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宝鸡市区“城市绿荫行动”(2017—2020年)实施方案》,从2017年10月开始,用3年时间在市区开展“城市绿荫行动”五大工程,通过大量栽植干直冠大荫浓乔木,推广立体绿化,增加绿荫绿量,突出林荫效果,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水平,提出在3年内乔木覆盖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以上。

因地制宜,构建“一廊两带”城市自然生态骨架。在穿城而过的30公里渭河两岸,建设了5个渭河滨水滩地公园,对清姜河等8条渭河支流全面进行生态和景观建设,建设步行和自行车慢行系统,形成了“百里绿色景观长廊”。在市区北坡、南山,结合义务植树基底建设和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全面绿化,重点区域建设坡体公园,“两条林带”的绿色屏障拱卫着城市南北。

亲民绿化,老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成效明显。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在老城区结合旧区改造,确立只拆不建的原则挖潜增绿,加快公园绿地建设。

建绿廊通绿道好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宝鸡市投资新建了市区段渭河堤顶道路,建设完成渭河南大堤三合村至宝鸡峡大桥段长约6.8公里的滨河慢行系统绿化美化,实施了渭河北岸西起福谭大桥、东至渭河卧龙寺大桥和高新一路至高新十四路段渭河南岸河堤堤面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共计27公里的慢行系统竣工并投入使用。

做到道路修到哪儿,绿化就做到哪儿,有路就有树,有路就有绿,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1984年至今,以“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创建为抓手,开展城市普遍绿化工作。通过创建单位自愿申报,市区两级绿化主管部门筛选验收,市政府命名,积极引导创建单位增绿提质改善居住环境,截至2017年底,已创建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468个。省级园林式单位42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区9个。

结合城市3年绿荫行动、绿化工程建设和城市“五拆”工作,对新建绿化建设中的廊架、棚架、实体墙、透视墙等实施立体绿化,单位居住区的实体墙、透视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进行了立体绿化。截至目前,共计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栽植攀援植物19.4万株。其中栽植数量多、绿化景观较好的有火炬路隔车带、城市辅道、北坡上塬路陡崖绿化、植物园景观大道等点位。

造园林扮绿城统筹和谐谱新曲

多年来,通过破硬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方式,大力增加乔木大苗,营造可步入式片林景观,栽植常绿竹类等,拓展绿色空间,打造城在林中、宜居乐居的绿色生态园林城市。

市区大型公园绿地按绿地系统规划,由市政府列专项资金实施。坚持公园的公益性,自2007年市区所有大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各大公园均设置便民服务点,服务项目达20多项。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区道路绿地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绿地面积增加、费用增加。建立长效的绿化养护经费保障机制,为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提供经济支撑。

坚持乡村绿化美化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积极推行“净化先行、绿化提升、文化增色”的农村绿化新模式。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化模范县6个、省级绿化模范县8个,太白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眉县、岐山县荣获中国绿色生态模范县,岐山县荣获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扶风县、眉县成为全省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示范县。美丽宝鸡呈现出“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城乡林果化”的生态大格局,城乡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新闻推荐

“进出都把命交天” ■记者 金石 文/图

子午谷口子午道上的古桥一道桥子午关,可以说是记者见到过的最险的关隘之一,险到历史上少有人选择这里攻关。有民谣...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