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期关注 让更多老年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陕西养老服务业发展侧记

陕西日报 2018-02-07 06:41 大字

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的工作人员为老人讲解如何使用微信。本报记者安涛摄

秋兰养老三桥老年公寓的门诊医生正在给老人看病。本报通讯员李耀摄

榆林市榆阳区老年护理院的老人及特困人员在练习毛笔字。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宝鸡市眉县金渠镇枣林村幸福院的老人在进行娱乐活动。本报通讯员李耀摄

图为宝鸡市金台区马家原村农村幸福院。本报通讯员李耀摄

本报记者秦华

雪霁的西安渼陂湖畔,空气清新。1月30日上午,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进渼陂湖旁一个设计优美的养老社区里,老人们正在开心地唱歌、绘画、下棋,76岁的退休教师李美丽为大家弹钢琴伴奏。李美丽说:“我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在西安,工作很忙,我们不想麻烦他们。半年前,我和老伴来到了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一个月两千多元钱,看病有医生,想玩有场所,想吃什么点什么,说话聊天有朋友,感觉蛮舒服。”

李美丽老人的这种养老理念,正是陕西省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带来的一种积极反应。

近年来,陕西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投资引导、推动医养结合,全省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大批由社会资本投入的养老服务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养老服务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机构8821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58个,民办养老机构25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8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7423个,建成床位20.9849万张。全省在建养老机构352个,占地3.28万亩,投资规模327.05亿元;拟建养老项目1508个,用地5.7万亩,预计吸引社会资本691.85亿元投入养老服务业。陕西养老业正以大手笔融入大市场,大理念催生大格局,彰显着美好的未来。

1居家养老全时段实施“幸福工程”

“我一个人在家待得好好的,为啥要送我去养老院呢?”持这种观点的不止林晓兰大妈一个人。林大妈家住汉中市汉台区中心广场附近的社区,今年75岁,老伴前年去世后,一个人过日子。儿子几次接她一起过,她都不去。去养老院,她更不愿意。她说:“左邻右舍都是熟人,有人说话,有人叫打牌,有个头疼脑热,喊一声,全是帮忙的。跟儿子住一块儿时,他们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吓得我连电视都不敢看。这样好,有事儿孩子回来看看就行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去养老院,我有家,有儿子,住到养老院,别人还以为我没人管了。”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让老人们在居家养老中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就成了衡量养老事业是否健康有序的一个标准。

东方养老集团是一家立足汉中面向全省的专业公司,在养老社区实施智慧养老、大数据服务等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和优势。2017年,东方养老集团在汉中投资5000万元建设“汉中智慧养老中心”,健康管理、营养餐桌、惠老超市、便民家政、文化娱乐、法律援助、义工服务、专家义诊等八大服务进社区活动正式起航。集团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以信息平台为载体,为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通过短暂运营测试,目前,已服务20多万名老人,得到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在积极给居家养老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的同时,陕西省努力探索其他有效路子。在宝鸡市金台区一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白天可以在这里吃喝玩耍,午间还可以简单休息,晚上再回家。一个叫杜建国的老大爷说:“这里好,白天有人陪,晚上回家睡。人只要不孤独,比啥都好。”

目前,全省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83个,照料中心在全省方兴未艾,很受群众欢迎。

在农村,幸福院也颇受欢迎,成了老人们的幸福港湾。全省已建成农村幸福院7423个,遍布全省各地。记者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曹家堡农村幸福院看到,不管是每月2300元的双人房,还是每月2800元的单间,都住满了人。这个有着200多张床位的农村幸福院,设施齐全,环境幽雅,交通便利,费用也能为老人们接受。王栓民老人告诉记者:“住到这里,孩子们放心,我也安心,平时有一堆伙伴,也不感到寂寞,想娃了,打个电话,娃们就来了,总比一个人待在家里还得有人照看好。”

除此之外,陕西省还积极探索接地气、有效果、相配套的养老办法,培育了瑞泉、博瑞、金宝美、智慧社区服务协会等成规模的为老服务社会组织40余家,发展城镇老年人协会2273个、农村老年人协会17550个,积极鼓励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推行日托“朝至夕归”养老模式。陕西全乐康养服务中心应用物联网技术,结合“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在西安市雁塔区、碑林区、未央区、曲江新区开设10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8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铜川市、西安市莲湖区等积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链接线下医疗机构、家政服务、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提供家务劳动、送饭上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渐多样。

2激发潜力全天候推进医养深度融合

除了社区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还有不少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一些兼具医院功能,能够提供较高水平医护服务的养老机构格外受老人们的欢迎。

记者来到西安市博瑞养老院采访的时候,78岁的马彩珍老人正和她的伙伴们排练自己编写的歌曲。

因为身体原因,马彩珍老人去年9月开始住进了这家专业养老机构。不同于以前在家时的形单影只,在养老机构,她认识了一批和她年龄相仿的老人,大家在一起唱歌、打牌、拉家常,业余生活非常丰富。

对马彩珍老人来说,住在这家养老机构除了能认识很多朋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这家养老机构的一层二层都是医院,一旦老人身体不适,医院医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房间来问诊,如果突发急症,老人也能够立刻入院急救,实现了“医养结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养老服务要推进“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是在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上,将医疗保障融合进去的一种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在建筑和功能设计上注重融合专业化医疗和个性化护理,配建医务室,有全科医生、药剂师和营养师等,定期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健康状况,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营养配餐、保健医疗、康复调理等一体化服务。

春晖医养昆明湖生态老年公寓院长李嘉军认为,老人有啥需要一按呼叫器,医护人员就到了跟前,这样更方便老人,老人安心,子女也放心。而且公寓里的医生和护理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从生活、心理、医护各个方面照顾起老人来都非常专业。

据了解,截至2017年,陕西省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30万人,这就给如何统筹做好重点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养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提高陕西省养老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全省有620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有63家养老院、医院融合开展养老业务。进入2018年,陕西省将继续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省民政厅将会同省卫计委支持培育50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确保50%的养老机构、20%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3政策引领全方位推进“放管服”改革

养老业这几年正在成为一个热门名词,也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兴产业。养老,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个幸福工程。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610万人,而且仍在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

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陕西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规划引领、用地供应、政府投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推进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供了政策保障。

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陕西省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秦达地产依托陕西能源集团在蓝田县打造“秦达·白鹿溪谷”养老地产项目,其中养老机构占地约10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床位2600张,社区养老住宅占地约20万平方米。陕西日照科工贸有限公司在浐灞生态区投资建设“大唐国际老年公寓项目”,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逾10亿元。荣华养老公司在西安市鄠邑区投资6.5亿元打造“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建成一期306套公寓;公司投资约9000万元,建设荣华康复医院,为老年人康复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保障。据统计,商洛、渭南、汉中等地共投资55亿元打造养老社区项目。

这些民间资本的主动介入,有效改善了陕西省养老服务市场的结构,全省集团化、连锁化运营的养老服务组织达到3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间资本投入或采取PPP模式,共有在建、立项或计划立项的养老项目62个,投入资金预计达到580亿元。

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介绍说,为营造良好的养老产业投资环境,做大做强养老市场,陕西省采取多项举措,降低准入门槛,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支持多元投入,鼓励境外、省外投资者在省内开办养老服务机构,与本省投资者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待遇,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全面清理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促进全省养老业立足实际加快发展。

“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传递出的亲民而又温暖的声音,随着陕西省探索的医与养结合、机构与居家结合、养老与公共医疗服务结合等“三结合”养老模式渐成体系,日臻完善,将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生活得有滋有味。

短评

养老,全社会都要关心的一件大事 秦华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610万人,而且仍在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及其家里人所关心的一件大事,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养老的方式也正在发生变革,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新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老有所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想、新要求,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龄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养老,是全社会都关心的一件大事。着眼养老业的发展,除了探索医与养结合、机构与居家结合、养老与公共医疗服务结合等养老模式外,还应在如何提高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陪护效果,降低养老费用等方面多下功夫,让老人们身心愉悦,天天开心。

新闻推荐

眉县出台“史上最严禁燃令” 三月三日前所有地方禁燃

本报讯自年初市上发布“禁燃令”后,各县区纷纷行动起来,加大了禁燃和打击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的力度。记者日前获悉,眉县延伸禁燃、打击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管控线,将禁燃和打击非法销售拓展到全县各个镇街...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