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家柿子红了 胡云波

华商报 2017-10-27 01:41 大字

漫画/张永文

从我记事时起,老家房子靠西南角就有一棵柿子树,听爹说,那是当年爷爷栽下的界畔树,从柿子树往西是邻居家的地,往东数三十步是我们家的庄基。

树是歪脖树,柿是大人手掌大小的磨盘柿。

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一树火红,照亮了树下老屋的八卦窗,也照亮了全树小孩、大人的眼。磨盘柿是水柿子,深秋柿子红了经霜杀,即可吃,肉嫩,甜爽。也可存放,可一直放到正月。腊月,大雪天,一家人围着火炉,炉板上放几只红彤彤、软乎乎的柿子,稍等几分钟,待柿子热乎了,左手执把,右手剥皮,小心翼翼用门牙把里面红红的、肉肉的、最里面一层薄皮磕破,嘴巴轻轻地贴上磕破的小口,闭起双眼,美美、长长一吮,热的、甜的柿子汁便入口、入肺、入心、然后九转回肠,流入浑身每一个细胞,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暖暖的冒着热气,那甘甜的滋味,可比三九天吃雪糕舒服太多了。一家五口(爹娘和我们兄妹三人)就这样,围炉、吃柿、看雪,听爹说家史,听娘掰古今,一家人那叫一个热乎,一个全乎。

人生如梦,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妹都走出了当年的小村庄,也都在外地安了家,老家最多逢年过节回去几趟,平时老家就剩下爹娘守着空荡荡的老屋、院子和孤零零的柿子树。

这几年,村子里的青壮都出外打工了,爹娘他们这辈人都老了,柿子树也老了。爹娘虽都快八十岁了,却和柿子树一样不服老,他们依旧种着几亩薄田,为儿女种粮、务莱,等着柿子成熟,等着儿女孙子回家,能吃上娘的手擀面,能吃上爹种的新鲜菜,还有好吃的甜柿子。儿女们在家最多待一两天,走的时候,大包小包塞满车的后备厢。好多次,我走出了老远,都不敢回头望,我知道,爹娘和柿子树在我的身后一直看着。

多年前,我在县城买了房,把爹娘接了来,可没过三天,他们就要回去,说楼上的屋子像鸽笼,住着不宽敞,对门的人出进关着门,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还有吃饭的碗小了,家里地板太光滑等等,没办法,又只好送他们回去。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们真正放不下的是家里的几亩地、几间老屋、老邻居和屋前的柿子树。

前天,爹打电话说,老屋下雨天漏得厉害,想把老屋推到,另建大房,等我退休了回来住,娘说,她想把老屋前的柿子树砍了,怕影响盖新房子。爹不许砍,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说孙子们喜欢吃柿子,有树在,老家就有根。

今年,我也快奔五了,夜里时常梦到老村子、老屋子,难忘老屋前,秋天里那一笼火红。

作者简介:胡云波,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眉县文联副主席,眉县作协主席,小品《驴发财》获2010年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节二等奖,作品《眉县赋》获陕西省2011年“百县赋”征文优秀奖,著有《太白山传奇》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站高望远才能突破重围魏 薇

有眼界才能有作为,有担当才会有突破。当猕猴桃越来越被人们追捧的时候,种植猕猴桃有40年历史的眉县,终于迎来一场华丽盛宴——世界猕猴桃大会。这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趋深入的重要时期,一场站高望...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