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好家风一条街”,评选好媳妇、好儿女,建设孝道馆……近年来,眉县横渠镇豆家堡村大力弘扬孝文化。近期,豆家堡村又提出要打造全市“孝道第一村”的目标——弘扬孝文

宝鸡日报 2017-10-10 16:44 大字

弘扬孝道促进和谐

今年 67岁的眉县横渠镇豆家堡村村民任旭,几乎每天上午 11点都会来到村里的幸福院。这里每天为村里 60岁以上老人供应一顿午餐,只需花一元钱,老人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午饭后任旭并不急着回家,而是留在幸福院里和其他老人打牌、聊天。他乐呵呵地说:“这里有花有草环境又好,和大家在一起心里也舒坦。”

眉县豆家堡村,位于横渠镇南 2.5公里处,全村 710户、2900多人。和大多数村子一样,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向城市打工赚钱,大半年甚至一两年才回家探望一次父母。许多老人不但承担着家里的农活,还得替外出打工的子女照顾孩子。

“全村 60岁以上老人已有470多人,且人数还在逐年增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豆家堡村村支书齐全德说,前些年,村里曾有一些老人生活困难、子女不孝,长期缺乏照料,境况令人担忧。在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主流,尤其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家庭养老仍将发挥主要作用。因此,豆家堡村大力弘扬孝文化,让孝文化成为维系农村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

“弘扬孝文化不仅是为老人好,更是为了全村发展好。横渠镇是北宋大儒张载的故乡,村民虽然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但从小耳濡目染,对孝文化有着极高的认可度。”齐全德认为,弘扬孝文化意义重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不仅如此,传统的政治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和“孝”有着密切关系。在农村大力弘扬孝文化,可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

“当然,弘扬孝文化仅靠说是不行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豆家堡村村主任张增峰说,要让孝文化成为全村人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以农村幸福院为例,豆家堡村多年前就想为老人建设一个照护、娱乐的场所,可苦于缺乏资金,一直未能建成。直到近年来,市上大力提倡建设农村幸福院,加之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村上幸福院于 2015年7月在全市率先建成,设有文化娱乐室、洗浴室、餐厅等,总投资 104万元。建设资金部分来自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的支持,还有不少是村里自筹的。自从建好了幸福院,村上 400多名老人吃饭有了着落,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倾诉衷肠有了伙伴。

积极打造孝道第一村

发扬孝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物质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近年来,豆家堡村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由原来的普遍种植玉米、辣椒,调整为发展以猕猴桃为主导的水果种植业,黑红巨李、大棚油桃、苗木产业发展前景喜人,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去年已达 1.6万余元。同时,村里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强化村务公开,狠抓村干部作风,为弘扬孝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环境保障。

齐全德说,经过村“两委会”商议,他们的目标,就是把豆家堡村打造成全市“孝道第一村”,把村民塑造成品行优良的新型农民。为此,在营造孝文化氛围上,豆家堡村下了不少功夫。“尊老爱幼孝悌彰风范、扶危济贫仁人毓子贤”“谦恭心逸知足人长乐、安淡自然守道景愈明”“积德惜福存康泰、劳动简朴树正风”……在村里“好家风一条街”上,一副副彰显孝老爱亲、恪守正道的主题楹联挂在各家各户门前。

村民熊林生家门前挂着一副“免过互规顺纲纪、患难相恤作友邻”的楹联。他说,家里能挂上这样一副对子是莫大的荣誉,每次回家,看到楹联都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反思自己和家人是不是做到了楹联上的要求。

张增峰介绍,去年村里挑选了 20户示范户,打造了“好家风一条街”。村上将各户不同的家风家训、优点美德总结出来,制作成精美的红漆木楹联,免费发给村民,“亮”在各家门外,就是希望各家各户都能把好家风传承下去,更希望村民互相学习。不少村民都希望自家门前能挂上这样一副楹联,今后他们会继续在全村推广这种做法。

每年,村上还按照婆媳关系融洽,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积极参与、关心支持社会公益;自觉履行赡养义务,注重感情交流和精神慰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业绩突出等标准评选出好媳妇、好儿女,并在全村进行表彰,鼓励大家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

近期,村上还从天津订购了以 24孝为主题的汉白玉石雕,启动了孝道馆建设项目。根据构想,孝道馆将通过图片、文字、塑像、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中华孝文化历史发展及传统孝文化典故、礼仪等内容,突出本土孝文化遗迹景观及民间的慈孝事迹。打造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为广大村民所接受的孝文化宣传推广平台。

孝文化助力农村发展

“幸福院里享幸福,花红树绿环境好,吃喝不愁有人管,老人脸上乐欢颜……”豆家堡村年近八旬的孙玉娥老人虽然没读过书,可一说起村上的变化,她就能即兴说一段快板词,这让村里人都惊奇不已。“这两年家里生活好、村上变化大,特别是我原来腰不好,经常卧床不起,在儿媳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和精神都好了起来,我说的那些词儿都是有感而发。”孙玉娥老人乐呵呵地说。

孙玉娥的儿子、儿媳是村里有名的孝顺子女。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在他们家,婆媳关系融洽得如母女一般。儿媳张芳宁说,年轻时她也和婆婆生过气,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体会到了老人的不易,加之这两年村上大力宣传弘扬孝文化,也让她明白只有自己做好才能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如今,在豆家堡村孝老爱亲已蔚然成风。村民豆会侠家这两年形成了一个“新传统”,晚辈要给长辈洗脚,就连 7岁的小孙子回家也要给爷爷、奶奶洗脚;村民齐田恩的妻子因患脑瘤视力急剧下降,天阴时连站在对面的人也看不清,齐田恩多年来不离不弃,一边赚钱养家,一边照顾妻子;村民严红侠因为丈夫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庭,她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十多年如一日照顾患有脑出血的公公和患“三高”的婆婆,村里谁家有事,她也会尽力帮忙;从村里走出去的青年企业家于建刚,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筹建了爱满眉坞慈善志愿者分会,还被授予宝鸡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

横渠镇党委书记王选刚说,近年来,豆家堡村通过弘扬孝文化,村里酗酒打牌、搬弄是非的人少了,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美谈多了,民风愈发淳厚朴实,实现了聚人气、汇瑞气、和风气的良好效果。同时,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荣获了“敬老模范村”“市十大美丽乡村”“市新农村建设五星村”等殊荣。

此外,豆家堡村还把孝文化打造成本村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连续举办多届“千叟宴”,每逢重阳节村上就会为本村老人做羊肉、饺子等美食,并邀请戏班表演秦腔。 2013年只有两三百人参加,去年已有 700多人参加,周围其他村的村民和一些公益组织也加入其中,与老人同乐,为老人服务。

声音

大力传承弘扬孝老爱亲之风

金鑫

让农村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要立足传统、弘扬孝文化,用孝文化的精髓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因为,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倡导孝文化,才能筑牢家庭和谐的根基,形成村风正、民心齐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孝文化走进家庭,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这样家庭文明建设就有了根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才更加牢靠,水平和质量也会不断攀升。

弘扬孝文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生动实践。孝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孝文化的价值体现了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的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弘扬孝文化不仅要注重理论上的传承,更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要通过开办农家书院、挖掘村落文化、传承民间工艺等方式,向广大村民开展亲情慈孝教育,让积极、健康、质朴的乡风走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家风和谐、民风淳朴、乡风文明,这样的文化氛围,将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豆家堡村弘扬孝文化的有益实践,值得借鉴。

观点

市委党校行政管理与法学教研室主任宋婉琴:

让好家风无处不在

优良的家风始终是社会的正能量,是社会进步的促进剂。家风建设,关系到社会的风气、国家的形象、民族的面貌。好的家风家训,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这“家”不但是一家一户的“小家”,还是国家这个“大家”。家风必须吻合时代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风建设的导向与指南,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金鑫整理)

新闻推荐

世界猕猴桃大会暨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王帅)9月21日,世界猕猴桃大会暨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央编办原副主任王澜明,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冯月...

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