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陇县温水镇枣林村杨建新:起早贪黑种香菇 一茬收入三万五

宝鸡日报 2017-09-12 18:26 大字

本报讯9月 8日,记者在陇县温水镇就业扶贫基地看到,一座座香菇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走进贫困户杨建新的大棚内,只见一家人正在采摘香菇。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基地免费为我家提供了四座大棚,今年种植的第一茬香菇马上采摘完了,一算账收入就有 3.5万元。眼下,我正在装第二茬菇棒,十一月左右就能上市了,年底收入 7万元没问题。”

今年 55岁的杨建新,家住温水镇枣林村高庄组深山里,全家共有七口人,妻子、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家里 10多亩山坡地广种薄收,一年到头只能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艰难,还因盖房、给儿子娶媳妇欠了 10多万元外债,成为全村典型的贫困户。去年,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何琳超动员他到就业扶贫基地,搭上“借袋还菇”顺风车种植香菇。刚开始,杨建新觉得自己长年累月以种地为生,在大棚作务香菇没技术,思想顾虑很大。这时,县委书记杜长生带领县农业局、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来到杨建新家里,把全家人叫到一起开了个“家庭会”,通过算账对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走出大山,经营香菇大棚。去年年底,县人社局组织基地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杨建新和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参加了种植香菇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杨建新学到一技之长,有了底气,加之基地经常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他的脱贫信心更足了。今年刚一开春,全家人卷起铺盖,扎根就业扶贫基地,一次性经营了四座大棚,并用产业扶贫资金 5000元添置了设备。经过全家人起早贪黑,精心管护,香菇长势喜人,仅五个月时间,就收入了3.5万元。

就业扶贫基地负责人李晓宏告诉记者,目前,像杨建新这样种植香菇的贫困户,在基地就有 83户 150多人。有能力种植香菇的贫困户,基地免费提供大棚,保底价全部收购,贫困户不承担任何资金、市场风险;没有能力经营大棚的贫困户,可以就地务工,每月工资 1800元以上,同时,年底入股分红,户均年收入 2万元。本报记者庞文渊

新闻推荐

宝鸡股份农业扶贫办大事咥大活

本报讯(张宝贵记者吴武刚邵林喜王伟)8月下旬,三秦大地粮果飘香。记者在宝鸡市农村采访,耳闻目睹股份农业扶贫办大事咥大活,两年脱贫5600余户,占参与股份农业脱贫总户数的5成半。2015年以来,宝鸡市针对大...

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