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 □阎建滨

西安日报 2019-07-11 06:25 大字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在汉字中指炎热的日子,刚过去几天的7月7日小暑,不久就要迎来的7月23日大暑,再到8月23日处暑,是我国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于是,避暑成为这段时间里最大的话题,唐朝是如何避暑的?唐朝有避暑节吗?

翻开史书可以发现,唐朝在避暑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周朝最早的用冰块避暑的办法,在唐朝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宫中,唐玄宗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含凉殿”,四周“积冰如山”,皇帝御座之后,还放有一架水力驱动的巨大扇车,宛如一座瀑布从凉殿上飞洒。可见,皇帝绝对能享受到暑天的凉爽的。唐朝的女性因为丰满,暑热难熬,于是,皇宫出现了“袒胸装”,又薄、又透、又轻。女性倒是凉爽了,皇宫却到处是白晃晃的一片,搞得唐高宗李治看不下去了,下令整肃宫廷风化。看来唐朝要真正解决众人的避暑还是个难题。

事实上,在皇宫中建一两所“含凉殿”并不是解决避暑的根本办法。对大唐皇帝来说,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森林茂密的山中建“避暑行宫”,毕竟大自然的凉风才是最惬意、最健康的。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就在麟游的九成宫建立了避暑行宫,这里海拔比长安要高出近500米,而且山林茂密、天气凉爽。贞观年间,李世民常率文武高官在此避暑,甚至在此办公,有时要住长达半年之久。后来,李世民年岁高了,九成宫毕竟远离长安城,于是,他又在唐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宫——翠微宫,年年在此避暑,最后也病逝于翠微宫的含风殿中。后来,翠微宫改为了翠微寺,成为终南山著名的一座寺庙,不少人前来拜谒。唐高宗李治时期,铜川的玉华宫成为皇家避暑的行宫,唐高宗为了留住大唐高僧玄奘,打消他年老回河南老家的念头,决定将玉华宫赐给玄奘,作为他翻译佛经的道场。最终,玄奘在玉华宫走完了自己充满传奇的一生。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唐朝的避暑行宫就在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华清宫因为有温泉,常常被人们认为是避寒之地。实际上华清宫也是避暑胜地,因为这里“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既能避寒,也能避暑。加之华清宫离长安城很近,于是,华清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一年中停留最多的行宫。

皇家避暑有行宫,可那都是皇家和权贵的专利,但文人雅士们可以选择进山避暑,这也是唐朝的一种避暑风尚。诗人们有时也邀约三五知己一起进山,享受夏日消暑的悠闲时光,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消夏诗篇。唐朝高骈《山亭夏日》就写道:“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中的亭院,幽静人少,蔷薇独放清香,别有一番清凉在心中。夏日纳凉不仅消暑,同时也给不少诗人以灵感,唐代诗人孟浩然就有一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其中就有“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中描写的很像今天进山的驴友,披头散发、靠窗而卧,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凉爽。孟浩然的这首诗,所表现的已经不是被动地避暑,而是主动享受山中的夏日美景。最能体现夏日避暑恣情狂放的是大诗人李白,他有一首《夏日山中》这样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干脆赤身裸体,将衣服挂在石壁上,在山顶上裸奔洒风。这哪里是诗人在避暑,而是一个狂放者在淋漓尽致地挥洒性情,把酷暑转化为一种夏日享受。

在唐朝,更多的人因为深山去不了,于是常常选择城市周边的寺院避暑。唐朝寺院的避暑诗歌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上百首,比如皮日休的《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李建勋的《钟山寺避暑勉二三子》、白居易的《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李瑞的《同苗发慈恩寺避暑》、王维的《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李洞的《避暑庄严禅院》、刘得仁的《慈恩寺塔下避暑》、卢纶的《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等,唐长安城著名的寺院几乎都成为诗人和游人避暑的栖息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大雁塔慈恩寺了。晚唐诗人刘得仁有一首《夏日游慈恩寺》:“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诗中描写的大雁塔慈恩寺到处都是避暑的人群,车马已经停满了,回家的路堵了,可见避暑人之众多。应该说,这是唐朝慈恩寺的避暑节,因为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慈恩寺属于长安城的郊外,临近曲江水边,古松修竹、清寂幽静,还可登塔浴风,应该是唐长安城最佳的避暑胜地,人满为患就不足为怪了。

为何唐朝诗人对寺院避暑如此青睐?根本的原因是寺院更适合诗人的心灵。“静心之路,在于独行。”中国人有“心静自然凉”的俗语,寺院更重视静心,有助于让人安静下来。唐朝是开放包容的时代,佛教文化中国化了,佛的修心、儒的修身、道的养身,逐渐圆融起来,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关于这一点,大诗人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就点悟出其中的真谛,诗中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白居易的诗特别通俗形象,他说修禅的高僧也是人,也与我们一样经受酷热的考验,但禅师的妙方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一颗静身的心。心静自然凉,绝不是一句宽心的话,而是修持有果的行为。

今天,空调、风扇已经解决了人们熬夏避暑的难题,但副作用也日益出现。夏日进山避暑,享受大自然的凉爽,仍然是我们的选择,古老的丝丝禅意仍然安抚着我们的心灵。

麟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麟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