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打基础:基地建设让脱贫有了底气 聚焦“麟游脱贫的四个维度”之二

陕西农村报 2019-03-06 18:24 大字

?丰塬村贫困户已成为华盛绿能农业科技园内产业工人。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文/图

2018年,对于麟游县常丰镇佛堂寺村村民姚林东来说,是一个丰收年。

作为常丰镇中蜂养殖基地的组长,姚林东养殖的500箱中蜂,去年收获土蜂蜜3吨多,按照每吨5万元的价格计算,仅养蜂一项,就能收入十多万元。

据了解,常丰镇中蜂养殖基地由最初的几户贫困户,发展到如今的30户。通过推动养蜂产业发展,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麟游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殖、种植、务工等多种渠道,与扶贫干部携手前行,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脱贫之歌。

土地流转带来的产业多赢

位于麟游县东南部的常丰镇,与咸阳永寿县、乾县毗邻,特殊适宜的气候,被县上确立为万亩苹果基地。

“目前,我们公司在常丰镇流转土地1.4万余亩,全年流转费用780余万元,每亩流转费用550元。”3月1日,在常丰镇苏家村的苹果基地里,陕果集团麟游分公司总经理吕成利介绍,该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面积达到9800亩,栽植礼泉短富、富士冠军、玉华早富、烟富三号等18个品种共40万株。

吕成利告诉记者,他有个设想,就是以基地做辐射,在全县范围内找20个村子一起发展,以“代建托管”的形式合作,村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

据了解,苏家村专门成立了劳务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53名。该合作社专门和基地对接,劳务信息优先派发给贫困户,帮助村民致富增收。去年,贫困户仅在基地打工,人均收入都在六七千元。

“土地流转后,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外创收的时间更长些,留守人员可以在家门口打零工。苹果产业还带动当地的畜牧养殖,就业机会多了,无业人员少了,村民矛盾也少了。贫困户的收入增加了,精神面貌也随之改变。”谈起去年村里的变化,常丰镇党委副书记李海军充满自豪。

抱团发展引发的互助优势

丈八镇位于麟游县城北部,由于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发展药材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8年8月,总投资90万元的苏陕合作项目中药材初加工厂在豁口村建成投用,形成了育苗、种植、收购、初加工、出售一条龙产业链,为当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完善了关键一环。

“去年全镇药材种植面积3200余亩,由合作社负责运营。‘十户一体’互助组广泛参与,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支持和收益分红,实现了95户贫困户脱贫。”豁口村支部书记赵红超介绍,该基地的药材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亩产可达到750公斤,亩均增收达4500元,人均增收1800元,34户75名贫困人口人均分红244元。

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等突出问题,丈八镇按照产业相似、居住相近的原则,每十户贫困户组成一个互助组,推选“村干部”“产业带头人”“产业示范户”等“能人”担任互助组组长,发挥信息互享、劳力互帮、技术互学、销售互带作用。

丈八镇组织委员丑晓辉介绍,在合作社80户社员里,豁口村南村组贫困户李全录种植了15亩药材,由于收益稳定,2017年就实现了脱贫。作为“十户一体”的组长,李全录与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带,实现了脱贫合力。

科学谋划催生的基地效应

九成宫镇丰塬村,因电视剧《黄土高天》在该村拍摄而声名鹊起,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与此同时,由华盛绿能总投资3亿元、占地1253亩的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该村落地建成,乡村旅游和产业带动,成为该村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力抓手。

据华盛绿能(麟游)农业科技公司运营经理毕小刚介绍,该公司和九成宫镇500户贫困户分批次分阶段分区域签订产业资金入股协议,每股3万元股金,每年可分红3000元。同时,该公司还与丰塬村、御驾塬村和岭西村等村集体合作社签订145亩的香椿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每年给予6.2万元产业收益分红,去年11月底就兑付到位。

如今,丰塬村贫困户在园区打工有收入,流转土地有流转费,入股还有分红,可谓是一举三得。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麟游县确定重点发展“苹果、蔬菜、畜牧、药材”四大特色产业,构建“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的产业发展布局,扎实推进了4个万亩种植基地(万亩有机苹果示范基地、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和万亩花海基地)和14个千头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制定出台了扶持资金使用办法,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调动所有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发展产业,开创了贫困地区产业转型的特色道路。

新闻推荐

王度林 罗大将带队检查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1月11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度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大将,带领县住建局、建管局负责人,先后深入热电联产...

麟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麟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