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血条面 □刘小会
相传麟游血条面是唐太宗在宝鸡乡间视察民情时发现的美食,其口感醇香、营养丰富、制作工艺讲究又耐储存,一直流传至今。
如果去麟游吃酒席,早餐没有喝到血条汤便不算完美。麟游人不说吃血条面而叫喝血条汤。血条汤不是家常饭也绝非正餐,而是款待亲朋的上品早餐,是一年好光景的体现,娶媳妇嫁女子安埋老人和过年杀猪,才能做这吃食。
八人一桌,三两盘凉菜,刚出笼的馒头冒着热气,在嘈杂的问候声、孩子的打闹声、锅炉旁大厨铁勺与锅的碰撞声和锅底火苗蹿起的吼吼声中,“汤来了!”端盘子的一声吆喝,码放整齐的粗瓷碗,四方木盘子顶着血条汤粉墨登场,天寒地冻时这一碗血条汤冒着荤油、蒜苗、五香粉的香气扑鼻而来,红油一口吹不透!先用筷子搅一搅汤,棕红细长的血条面油滋滋,白的凉粉和豆腐块夹杂其中,零星的蒜苗末绿得稀罕。味蕾瞬间被激活!喝血条汤通常要泡几块馍,手工馒头瓷实,用筷子轻轻摁进汤里再浮上来红润而不膨胀浮夸,夹一块泡馍放进嘴里,香!再捞被馒头吸去浮油煎汤下的血条,去了白面的简约添了褐红的绵醇,筋道五香味咸鲜而不腻,咂吧一口血条汤那滋味,美!鲜!煎!边吃边喝,血条捞完汤也所剩无几,一碗下肚那叫一个红火舒心。酒席桌上的大妈婶子和二爷碎爸,喝三五碗血条汤都是常事。这第一顿饭血条汤的煎、汪和血条的色泽品相通常是主家过事档次的标杆。制作血条面得用猪血和面,擀好的面饼擦上猪油然后切细上笼蒸熟,再浇上汤,一碗标准的血条面就算完成了。蒸熟的血面条阴干后可储藏数月。
每遇过事,女主人早早就备好面盆,放上盐和调和面,亲自端盆蹲到杀猪案跟前接血,趁热一边接一边用擀面杖搅动,然后兴高采烈地端回厨房和血面蒸血条。用一块蓑草抹布,捏碎块状猪血,用箩滤去杂质拌以盐等调料搅匀再和面。面软硬适中色泽正宗才是最好的效果。技术老道的婆婆凭经验指点着兑温水的量。白面拌成索状时要观察颜色,适当加水后确定浓度,颜色浅了味道寡淡,颜色浓了口感干涩。醒两三个时辰的面团一定得要技术娴熟的人来擀,这样血面才会越擀越柔韧而不干裂。
把上等猪油放进铁勺用文火融化,刷子蘸大油均匀涂抹在擀好的面饼上,擦上猪油的面饼褐红鲜亮也添了韧性,然后将面饼卷成四五厘米宽的条状。妯娌们有的操大刀切细面,有的将切好的面条一把把码放到蒸笼的篦子上,两层之间再擦一层大油,然后便烧旺了锅底的柴火,只等着出锅。不一会儿,在妯娌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功夫,一锅热腾腾的血条面就出锅了。
血条面出锅时香气扑鼻,第一锅血条面适宜趁热干吃!把一块块刚出笼的血条面放在掌心揉搓,细长而不相粘连的面条松散开来,放在盘里,绵软馨香。夹一筷子入口,面条的筋道、调和面的爨香、油而不腻呼唤着你满口的味蕾。暂时不吃的血条面被按出锅时的样子码放到竹簸箕里阴干,等待客用。
血条汤的标配是农村人过事少不了的豆腐和凉粉。菱形凉粉和豆腐放到血条上面,用煎汤浇热。汤与臊子面汤相似,只是不放醋,以免破坏猪血的营养成分和血条面的咸鲜味。翻滚的汤上撒一把蒜苗末,味浓而不腥,血红而不辣,油厚而不腻。一碗血条面比黄庭坚的“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平添了不少的色泽和意境。
如今,麟游血条面已不再养在深闺,也不再只是盛大节日的早餐,来麟游旅游随时都吃得到。申遗、工艺创新和互联网+已经给这特色美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屈荔鹏)2018年12月28日,记者从宝鸡市纪委获悉,“双节”将至,为进一步强化纪律约束,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巩固拓...
麟游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麟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