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帮扶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晓卫
周晓卫与村主任到当地贫困户家中宣传扶贫政策、动员移民搬迁
车在崎岖的路上翻过一座座山,到镇上时,已经驱车1小时50分钟,加之西安到麟游县的两个半小时,200多公里的路程驱车4个多小时。“当时,我就意识到了这里的闭塞。”西电集团派驻宝鸡市麟游县万家城村的驻村干部、任当地第一书记的周晓卫说。2016年3月份至今,他担任万家城村第一书记至今已一年有余。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正发生着改变。
万家城村地处陕甘交界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村域范围1861.5公顷,耕地面积2763亩,林地面积2万1千余亩,资源贫乏,土地贫瘠,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村里包含9个自然庄头,划分为5个村民小组,共计227户921人,残疾人63人,劳动力480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33人,贫困发生率25.3%,高于陕西省贫困发生率12.9%。贫困户致贫原因多样,贫困程度深浅不一。
贫困户万玉田,44岁,2015年9月驾农用车到镇上办事,途中车辆失控,致使左腿粉碎性骨折。术后未见好转,至今没有劳动能力。
万玉田一家5口人,母亲71岁,早年右腿股骨头骨折,受经济情况限制未进行治疗,常年残疾;有两个儿子,均患有智障。车祸后,他的妻子一方面要照顾一家老小,一方面依靠务农、打小工维持家庭生活。沉重的医疗负担压垮了这个困难的家庭,又因手术,家庭已经举债7万余元。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使万玉田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周晓卫及时将该情况反映给集团,西电集团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给予2万元特困补助。万玉田到宝鸡重新做了治疗,现已逐渐恢复,使家庭看到了希望。
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带来农村老幼相守的落寞,逐步形成更深的贫困。
贫困户万卫强前些年从西电技师学院毕业,在西电西变上过班、到南方打过工,2015年回家创业,看中了老家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芯无法合理利用的商机,2016年3月通过多方借款在村上建了一个木炭加工厂,收购玉米芯制作木炭,但他的致富路却发展得很艰辛。缺资金、没法雇工人,生产时一家三代齐上阵,73岁的奶奶驼着背却做着不比谁少的工作。但万卫强的主要问题是缺技术,木炭成品率长期达不到30%,产得多赔得多。
“我帮着调试了两天设备,没有明显改善。我就托朋友联系了几家木炭厂,决定现场去看。”周晓卫说,“我要把问题帮他搞清楚。”
到其他木炭厂实际观摩后,周晓卫带着万卫强回来第二天用排除法调试,基本确定为制炭机转数、轴套和原材料水分含量两个问题。接着,周晓卫又带了些木炭原材料回公司做灼烧减量分析,并带着检测结果和备件又到木炭厂试制了一周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卫强的木炭成品率提升至90%,木炭厂走上了良性经营。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交通闭塞、信息闭塞,加之地方政府产业指导不够,持续性不足,导致区域性产业发展的落后,群众大面积的长期贫困,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能力进一步恶化。
今年,周晓卫经过调研,和村两委制定“支部引领、干部带头、贫困户运营”的工作机制,根据干旱少雨、水源短缺、沙质壤土的河滩地适宜丹参种植的特点,采取两书记出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土地入股,前期党员干部带领贫困户统一田间施肥、耕地、联合种植,后期支部统筹、贫困户分片劳作获利的方式,带动20余户贫困户新建丹参种植百亩示范点一处,发展绿色药材种植项目。使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保证该村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脱贫做好示范引领工程。(张元)
新闻推荐
王岚记者董宁宁文/图日前,麟游县法院邀请宝鸡市中级法院资深法官、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齐志远做法律文书制作业务知识专题辅导。在辅导中,齐志远庭长以对中华古代法律文化的理解,从剖析法律文书的概...
麟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麟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