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苦中药种出日子甜
“这是我在后山石头河挖的三七,三七这药材本来是云南特产,没想到在我们这里也有这种贵重药材,它适应在半阴和潮湿有树荫的地方生长,树荫的透光度还要刚刚好。我挖的这些三七就在一个地方的一条线上,再往高处没有,再往低处也没有,这家伙太娇气......”法门镇农林村石沟四组村民石根成边给扶风县行政审批局农林村驻村干部史红伟看他挖的一袋子三七药材,边津津乐道地说着。
石根成是农林村的贫困户,和耳朵有点聋的老伴今年都已经70多岁,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脱离家庭在外常年打工,偶尔回家一趟,望着匆匆离去的儿子,老两口常常留下心酸和无奈的泪水。2017年扶风县对贫困人口实施扶贫易地搬迁,农林村石沟四、五组整体搬迁。经过两三年的动员,目前,石根成成了最后一个搬迁户。其实,当初,大家都在搬迁的时候,石根成心里也很热火,谁不想搬离山沟住在交通便利的毗邻法门文化景区搬迁安置点楼房里。但是,石根成的顾虑是,我有手有脚,我能靠政府的贫困补助生活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来,石根成常年住在山上,从爷爷手里就开始在山上除了种山庄就一年四季在山上挖药。他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卯卯岭岭,什么黄芩、柴胡、苍术、淫羊藿、白鲜皮、鸡头参、三七那个药材适宜在那里生长、他们都是啥习性他像了解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一样那么清楚。而且,他还根据自己观察把适宜生长的同一种类药材引种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培育扩种。山里人性格直,很少和山外人打交道,认准的一个理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祖祖辈辈靠的是挖药材谋生,你让他搬离,撒手,这不要他命嘛!当搬迁工作队苦口婆心再三劝他时,他除了摇头,就是两个字:“不搬!”说得多了,再加两个字:“坚决不搬!”“钉子户”“老赖”就是人们对石根成唯一的评价。
史红伟,扶风县行政审批局农林村驻村干部,他没想到,他一驻村,石根成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粘住了他。这年月,哪个干部提起“钉子户”“老赖”不躲也是绕着走!但是,史红伟,一个土生土长的驻村干部和石根成有相同的血脉,他的爷爷奶奶也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他能躲得掉嘛!他查看石根成的档案,认真研究石根成贫困和不想搬离的原因。最终,还是酷爱野生中药材,这个和石根成有同样嗜好让他们心灵产生了共鸣。史红伟想只要石根成找到能发挥自己对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才能,生活有了保障,他就能一定搬离山沟,一心安居在闹市的楼房里。
史红伟立即联系距离农林村不远处刘家村的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观光康养为一体多元化企业,当他把石根成祖祖辈辈在山上挖药懂得山上所有野生中草药的习性和栽培方法告诉企业负责人时,让企业招聘石根成当技术指导员并引种石根成在山上采挖的野生中草药,企业负责人信口答应。“我们和国内大型中药材厂家都签订了野生中药材供应基地合同,而且,西农大还把我们基地批准为他们研究野生中药材实验基地,我们极需要石根成这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他的加入将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做好乔山野生中草药培植栽种。”该公司副总经理史满仓说。
石根成第一次走进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29名员工,而且,19人和他一样是贫困户,他心里一下有了回家的感觉。当他看了建设中的库房、1200平方米晾晒加工区,药材土壤分析室、种子保存室、产品化验室、会议室、电教室、化肥农药储存间等后,他才知道了中药材除了在山上生长外,还有另外一番生长的天地,而且,这里的生长环境比山上好多啦,这使他大开眼界。史红伟告诉石根成,在这里上班采挖种植药材,再也不会像山上一样,为挖一个药材披荆斩棘,把裤子被枣刺划成絮絮,有时,在腿上和脸上还会留下一道道血痕。更重要的是,他的收入有保证,不用再遭受风吹日晒,淋雨受冻之苦。据记者了解,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该公司采取模块化管理、集团化耕种模式,实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栽培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成品标准、统一价格回收等“五统一”运行模式。
近日,记者在法门镇搬迁安置点见到石根成,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高兴地说:“我真开心,今天一下子签了两个合同,一个是搬迁安置合同,一个是药材基地聘请当技术员合同,我再也不愁啦,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能住在挨着法门文化景区漂亮的楼房里,我的甜日子还在后头呢。”本报记者 杨东世 通讯员 常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松)在五四青年节前夕,陕西省青年张正良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王辉被追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
扶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