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让遗产“活”起来,给经济文化发展添引擎
(西秦刺绣展魅力)
“古树名木像一株株‘绿色古董’,是一曲曲蕴藏着故事的‘乡愁’。我们全镇有众多树龄在100年生以上的古树,它们承载着文化底蕴,也给我们农村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不久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田家庄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张阳在介绍《田家庄古树神韵》这本由中共凤翔县田家庄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编纂发行的“本土读物”时,流露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富饶,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宝鸡市依托并深入挖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其成为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引擎”。
依托富足资源构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学是陕西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学派之一,其所蕴含的尊礼贵德、开放包容、崇尚气节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今年是明代关学大儒张默斋诞辰600周年。就在不久前,众多专家学者和张默斋后裔代表相聚在张默斋的家乡——宝鸡凤翔区田家庄镇大塬村,举行“关学大儒·后世师表”纪念碑揭碑仪式,怀念张默斋为学勤精、持家勤俭、淡泊名利的品格。
(位于凤翔大塬村的大塬社火艺术博物馆)
“我们深入挖掘张默斋历史文化,多次前往山西赵城考证史迹,搜集资料,修建了默斋祠。”大塬村党支部书记冯忠虎介绍道,2018年,以默斋先生座右铭“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命名的“进学园”项目建成。5000平方米的广场上,村史馆、默斋祠、进学亭、雕像、祠碑错落有致。“目前,我们在村史馆的基础上,建设大塬社火艺术博物馆,并使其成为群众求乐、求知、求趣的文化活动阵地,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凤翔古称雍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1991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宝鸡凤翔区文化和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加强文化供给,营造文化氛围,与群众情感纽带联系紧密的文化遗产大有作为。凤翔区致力于让“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县”“木版年画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陕西省传统文化示范县”等特色名片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田家庄镇为例,近年来,按照“北有关学文化、中有土布文化、南有版画文化”的“品”字型文化布局,该镇正在构建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文化资源富足的优势。
(宝鸡市群艺馆非遗陈列馆一角)
非遗技艺成为一方群众致富聚宝盆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聚焦西秦刺绣高质量发展,不断改进刺绣制作工艺、设计理念,注册‘千阳西秦刺绣’商标,辐射带动从事刺绣制作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实现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近日,在千阳县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千阳县文旅局的一位负责同志充满信心地表示。
据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传承地,千阳县坚持“合作社(公司)+协会+园区”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刺绣产业规模。目前,刺绣制作人员达1.2万余人。2020年,实现产值780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3000元。2019年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被评为全省非遗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西秦刺绣助力精准脱贫行动被评为全国非遗扶贫行动品牌项目。
(千阳县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内)
同样,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以泥塑闻名遐迩。凤翔泥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新明带动村民共同走上泥塑致富路,他为村民提供图样和设计、购买原料、指导生产,并联系市场、洽谈包销,村中每户每年因泥塑增收可达4万余元。胡新明说:“富裕不是一个人的。让整个村都得利,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让泥塑村真正在全国叫得响,为乡村振兴做好表率。”
如今,六营村不仅是泥塑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地,还是游览和参观的热门地区,是多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各大艺术院校和高校的学生采风团和社会调查活动达百余次。泥塑已经从产品转变为带动当地旅游业、餐饮业和住宿业同步发展的旗帜。
“目前,宝鸡已建成4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5个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连续举办非遗购物节、西秦刺绣香包节、岐山臊子面大赛、非遗产品线上线下展销等活动。”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段军林表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村民走上良性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我们的责任,要让文化遗产‘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绽放出产业和时代魅力。”
(木版年画)
“涅盘重生”文化园区带动有力
近一年来,越来越多家住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街道刘家台村附近的居民,习惯于到“水泥厂”看电影、参加群文活动,因为废弃的金台水泥厂已经变了样,不仅成为文化、科技类企业入驻的产业园区,更是群众零门槛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作为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宝鸡理想共创文化创意产业园占地35亩,通过对水泥厂原有办公楼、厂房、仓库等的整体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前提下与灵感创意相结合,赋予了工业遗产新的生命。
(理想共创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特色活动吸引众人)
“园区于2018年初动工,2020年10月项目一期对外开放。目前,园区可容纳60至80多家企业,已与50余家文化和科技类企业签订入驻合约,全面招商完成后企业总产值力将突破10亿元。”理想共创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部主任隋政孝表示,二期项目正在推进之中,将重点建设科创文博产业区,配套建设小型博物馆、展览馆等,最终建起集文博产品展陈交流、文化研究、文化演艺、文化体验、文化交易于一体,独具工业文化特色的综合性产业园,从而进一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周边投资环境,辐射带动其他业态发展,为带动区域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从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园区依托文化遗产拔地而起、发展壮大。凤县古羌文化示范园、眉县张载文化园、凤翔区的中华泥塑文化园、金台区“知青小镇”玉池公社和西府里文化艺术村等已成为推动当地文旅发展的新样板和重要引擎。
“我们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大保护开发力度,建成了一批文旅融合特色园区,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产业发展‘热’起来,特色旅游‘火’起来。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且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让它们活在当代,造福群众和未来。”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保君说。(文旅中国)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宝鸡人,预防新冠病毒 你我共同努力
新闻推荐
10月20日,副市长、执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瑛赴凤翔区检查疫情防控暨特奥会羽毛球馆准备工作。当天下午,李瑛先来到凤翔区体...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