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杨凌“种粮模式”示范效益好

农业科技报 2021-03-25 08:30 大字

?扫码阅享全文

全媒体记者 冯玉龙 李煜强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这为“十四五”时期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在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早已“先行一步”。

3月12日,记者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帅家村小湋河旁看到,千余亩绿油油的麦田像一片绿色的大地毯,一股浓郁的泥土芳香扑面而来。

“今年,我的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200多亩,品种以西农20、西农511等三个品种为主,目前看来长势良好,预估今年小麦产量能达到130万斤。”杨陵区五泉镇帅家村魏党民说。魏党民口中的“西农20、西农511”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代又一代小麦育种团队的科研硕果。品种以其高产、优质、抗病、节水等突出品质,为陕西优质小麦新品种增添新力量,给粮食加工企业增添了优质原料和更多的选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重要力量。

“我认为种植粮食的关键词是‘优质’,在保证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保障粮食的安全品质。”在他看来,积极引导和带动的同时,要学习摸索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既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优质,还要坚守国家“18亿亩”红线。

2016年,魏党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10年计划,“我用三年时间学习积累粮食种植生产经验,总结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模式,用两年时间来扩大种植面积,最后用五年时间来进行复制推广,将利用自己总结的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粮等粮食种植管理模式带动更多农户种植粮食。”

依托杨凌示范区得天独厚的农科资源,魏党民与杨凌农科专家在宝鸡凤翔区衡水镇、麟游县、扶风县等小麦种植区培训、指导粮食种植户管理生产,把自己的系统管理经验传授到农民手中。多年来,带动周边县区种植粮食面积达6000余亩,并托管土地1000亩,每亩每年提高效益约300元。

为了能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解决麦田生长中出现的问题,魏党民把1200亩麦田分成了若干块,并做以标记。哪一块麦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施肥,他都做到了心中有数。2020年,在遭遇小麦条锈病的情况下,因为他的科学管理,麦田平均亩产达到了1079斤,创下了他的小麦单产最高水平。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1年,他打算在凤翔、武功继续扩大粮食种植版图,将“种粮模式”复制出去,带动和引领更多人发展粮食种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丨宝鸡春耕见闻:黄土地里刨“黄金”轮作种出新希望

农历二月,正是关中平原风和日丽、雨水微润时节。当记者来到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九家庄村时,已经摆脱贫困的几十名职业农民,正...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