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另类过新年 □刘永加

西安晚报 2021-02-07 04:24 大字

过新年,毫无疑问,是人们最乐意的事情了。然而,在古代一些素有悲悯情怀的著名文人,他们的新年却有独到的过法。

韩愈忙进谏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他的文章和他的为人为官一样,充满着浩然正气。他过新年也不忘为国家为百姓办事。

唐贞元八年,没有任何背景的韩愈,一举中进士第,从此叩开了进入仕途的大门。和柳宗元、刘禹锡一起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因主持正义,得罪了皇帝和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号称“中兴英主”的宪宗李纯登基后。韩愈受到宪宗的重用,被召回长安,历任国子监博士、东都都官员外郎、尚书职方员外郎等职。

元和十年,韩愈升任刑部侍郎。此时的唐宪宗竟然追求长生梦。他一方面征求方士炼制仙药,一面又向浮屠表示他的虔诚。那时,长安西北凤翔县的法门寺里,有一座护国真身塔,里面藏有一节佛祖释迦牟尼的手指骨,称为“佛骨”,三十年一开塔,传说能使“人和年丰”。

元和十四年新年期间,宪宗命人将佛骨迎进皇宫,整整供奉了三天,又送往长安各寺院展出。一时间,京城长安的新年被此事搞得沸沸扬扬,有钱人“解衣散钱,自朝至暮”;没有钱的便“焚顶烧指,百十成群”,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对宪宗这种膜拜佛骨的愚蠢行为,韩愈很是有想法,尽管还在过新年,可是韩愈没有休息,毅然写了一篇《论佛骨表》,上给了宪宗,彻底否定了佛法的功效。他说:“何况佛已故世,剩下枯朽的骸骨,怎么竟将它请入宫殿,群臣不说这种做法的谬误,御史不纠这种做法的罪责,臣实在感到羞耻!请陛下速将佛骨交付有司,丢在水里、火里消灭掉,以杜绝后世的迷惑。如果佛有灵验,能够制造祸福,一切灾难就请加在我韩愈身上好了。”

读了这篇凛然正气的上表,唐宪宗鼻子都气歪了,立即将韩愈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做刺史。家人都没见上面,立即被押送南方。还是他的侄孙韩湘中途赶来为他送行,他义愤交加,感慨万千,写下了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一作: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苏轼忙赈灾

宋代苏轼,作为历史上很具人气的大诗人、大词人和政治家,他同样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悲悯情结,自然,他过新年就与众不同了。

神宗熙宁四年七月,苏轼调任杭州通判。这年十一月,朝廷让他以转运使的身份前往秀州、苏州、常州、润州赈济饥民。苏轼急灾民之所急,一路风餐露宿,辗转苏州、无锡农村,处理救灾事务,当他来到常州城东郊时,已是除夕之夜了。苏轼乘的船抵常州城东,他便下令泊舟。船家大惑不解,因为毗陵驿站仅距数里,完全可享受当地政府的食宿。手下人欲登岸,通报常州官府,也被喊住。原来,为了尽快赶往灾情最为严重的润州,同时他不打扰地方官员的合家团圆,减轻地方负担,苏轼就连夜宿营在常州城外大运河的船上,坚持不上岸。

这个除夕,对于身负重任的苏轼来说,自然非同一般,在船上苏轼盖两层被子,脚还是寒冷,可想而知,受灾的百姓更是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刚洗过头发的他,挠着稀稀的头发,深深地陷入了深思,他在感怀百姓之苦和赈灾任务之重。

一人漂泊在外,家人又在杭州,身体也不适。凝视着黑夜里模糊的城郭,思亲之念愈浓。在船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苏轼,动情地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两首:“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天明后就是熙宁五年的新年,苏轼早早起锚,赶往润州赈灾。苏轼的这个新年就这样度过了。但是能为民做事,苏轼无怨无悔。

曹雪芹忙扶贫

清代著名作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性情放达,爱好广泛,是个杂家,素有同情心。他的新年也是过得很独特。

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随着家业的不断衰败,曹雪芹后来又移居北京西山。在西山居住期间,曹雪芹生活十分困顿,为解生活窘迫,风筝扎制技艺高超的曹雪芹,不得不扎糊一些风筝去卖,总算还能补贴家用。

这年临近年关,曹雪芹在京城结识的老朋友于景廉来看望他。这个于景廉是江宁人,曾经因为当兵时脚部受伤。他旅居京师,家里人口繁多,仅靠画画为业,难以养家糊口。他向曹雪芹哭诉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曹雪芹听后很是难过,尽管自己境况不济,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帮助这位朋友。

曹雪芹在自己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自序中记载了这件事:“曩岁年关将届,腊鼓频催,故人于景廉迂道来访。立谈之间,泫然涕下。自称家中不举爨者三日矣。值此严冬,告贷无门。小儿女辈,牵衣绕膝,啼饥号寒,直令人求死不得者矣!闻之怆恻于怀,相对哽咽者久之。”二人交谈中于景廉说到京城有某公子购风筝,一掷数十金。曹雪芹突然想到家中还有些竹、纸,于是就扎了几只风筝送给他,让他卖了好度过年关。几天后,于景廉高兴地来了,“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曰,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原来于景廉把曹雪芹给他的风筝,卖了好多钱,年过得很好,特意赶来酬谢曹雪芹。

通过帮扶于景廉这件事,曹雪芹想道:怎么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呢?于是他决定把自己掌握的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制作经验整理成书,“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

就这样,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余,历数年心血,写出了一部风筝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当时执掌皇家画苑的名士董邦达,读了他的书稿后,极为称赞,欣然为该书写了序。书中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为了让没什么文化的穷人易学易懂,他还在书中绘制了彩色的图谱,并配有歌诀。这些通俗易懂的风筝技术让更多的穷苦百姓受益匪浅。

新闻推荐

世相丨起舞宝鸡:行走在木版年画上的“年味”

有鱼有肉不算年,贴上年画叫过年,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民间俗语。在西府人的生活里,处处可见木版年画的踪迹,上到灶王爷,下到土地...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