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让秦俑永绽光彩的国际合作

西安日报 2021-01-24 06:17 大字

德国专家和研究人员修复文物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顾荣

岁末年初,一部《大秦赋》和《国家宝藏》第三部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陆续上线,再次刷爆西安人的朋友圈,由此产生的话题热度持续不减。特别是在前不久,12国驻华使节到访西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博物院的建设、兵马俑的修复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当了解到秦俑彩绘的保护与研究已经成为文物科技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时,使节们一致为考古人员的辛勤工作以及对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水平点赞。

那么,“秦俑彩绘的保护与研究”又是何以成为文物科技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人以为秦俑本身就是目之所及的土灰色。通过近些年文物保护知识不断传播,大家才得知秦俑其实本身颜色很鲜艳:有朱红、深绿、粉绿、粉蓝、中黄、黑、白……颜色竟多达十几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介绍说,在秦俑被挖掘出来后,漆层快速风干脱水,卷缩剥落,是导致秦俑色彩难以保存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发现秦俑之初,当时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能力保护其绚丽的色彩,实在令人惋惜。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陕西省文物局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携手开展秦俑的研究与保护,秦俑彩绘保护得以实现突破性进展。1987年11月,中德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科技合作的文件。1988年11月,一个由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德国代表团访华,寻求中德合作的可能性。此时,恰逢秦俑彩绘保护的瓶颈时期。经过各方接触、交流和协商,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德合作启动后,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德方提供的仪器设备、资金、资料信息,在临潼和慕尼黑的实验室完成大量实验保护研究工作,获得了两套成功的保护处理方法。中方先后派出8批、24人次赴德国开展研究,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深厚的感情。

秦俑彩绘保护研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研究人员在秦俑二号坑发掘现场对几尊刚出土的彩俑实施了精细的保护处理,首次成功地保护了整体彩绘秦俑。随后,课题组还使用该办法对凤翔唐代彩绘俑、汉阳陵、秦陵百戏俑坑和秦陵6号陪葬坑出土的彩绘俑进行了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为以后的兵马俑坑,乃至整个秦始皇陵园和其他地区彩绘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奠定了基础,对彩绘类文物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除了彩绘保护技术的研究突破和运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先后建成了“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金属文物修复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大大提高了彩绘文物保护和文物霉菌防治方面的专业水平。

新闻推荐

宝鸡凤翔:不忘初心担使命 科技服务解民忧

“感谢果业中心的真情服务,让我们果农发家致富。”1月14日,凤翔县糜杆桥镇七家门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及该村特聘果业技术员,将...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