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幽云十六州 他被骂了一千年

澎湃新闻 2020-07-12 13:05 大字

原创 最爱君 最爱历史

公元916年,河东之主李存勖与后梁名将刘鄩[xún]大战于清平。李存勖的军阵还没列好,老辣的刘鄩就引兵掩杀过来,打得李存勖措手不及。

眼看兵败如山倒,当此情势危急之时,河东军一员骁将策马而出,带领十几个骑兵冲入后梁军阵之中,“横槊深入,东西驰突,无敢当者”,李存勖由此得以保命,从容撤退。

战后,李存勖大赞此将威猛,亲手喂他吃酥,并拍着他的背说:

将门出虎将,此言不差矣。

由是此将一战成名,享誉军中。

此将何者?太原石敬瑭也。

01. 初露锋芒

公元892年,石敬瑭出生于沙陀族武将之家。其父石绍雍,胡名臬[niè]捩[liè]鸡,“善骑射,有经远大略,累立战功”,在河东军中与名将周德威齐名,历任平、洺[míng]二州刺史,在河东算是军政大员了。

与古代众多帝王相似,石敬瑭出生的时候,也有“白气充庭”的异象。长大后的石敬瑭,性格沉稳宽厚,不苟言笑。受家庭的影响,石敬瑭自幼习武,跟其父一样善骑射,又熟读兵法,以李牧、周亚夫为榜样。

身为大将之子,又是善骑射,又是读兵法,年轻的石敬瑭很快进入了代州刺史李嗣源的视野。李嗣源对他很是器重,不仅把爱女嫁给了他,还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兄弟,后来的河东之主,也就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从军后的石敬瑭,被岳父李嗣源授命统领亲兵精骑,号为“三讨军”,成为李嗣源的心腹。从此,石敬瑭便为了河东李氏的天下,随军东征西讨。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942)。

清平之战之后,河东军与后梁刘鄩再度酣战于莘县,当时石敬瑭与岳父李嗣源一起陷阵。石敬瑭仗剑杀敌,在敌阵中往来冲突,不仅保岳父周全,更帮助河东军再败刘鄩。

公元919年,河东军进攻黄河岸边的杨刘,不想战斗时李嗣源中了后梁军的埋伏,仓促撤退。这次又是石敬瑭率部殿后,击破后梁军五百余骑兵,使李嗣源全身而退。

在为李氏征战的岁月里,石敬瑭多次冲锋陷阵,救主于危难之际,史载石敬瑭掩护河东军撤退时,“拔剑辟道……敌人望之,无敢袭者”。在河东名将周德威战死之后,李嗣源愈发受到李存勖的倚重,而石敬瑭身为李嗣源帐下的虎将,其麾下也因此成为河东军数得着的主力部队之一。

在河东与后梁鏖战数年之后,一举扭转局势的战机终于送到了河东李氏的面前。

02. 助唐灭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建国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存勖即后唐庄宗。

建唐之后,庄宗便派李嗣源率军渡过黄河,偷袭郓州。石敬瑭率领骑兵五十余人跟随李嗣源偷城,郓州梁军浑然不觉。李嗣源、石敬瑭等人从东门突入后,梁唐梁军短兵相接,石敬瑭中刀,但还是像羽翼一样保护李嗣源,与梁军巷战,嶷然不动直至唐军后援赶到。

唐军渡过黄河,拿下了郓州,梁廷震动。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这时候后梁大将康延孝叛梁降唐。庄宗听闻康延孝来降大喜,亲自召见他询问后梁虚实。

康延孝说了,现在的梁廷,梁主懦弱无能,专宠女婿、宦官,任用庸材为将统御三军,而良将却被奸佞掣肘:

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庄宗一听康延孝这么说,心中甚喜。

然后康延孝接着又说了,说我在梁廷的时候啊,听朝中议论军略,不久之后梁廷便会大举兴兵,一路攻太原,一路攻镇州、定州,一路攻郓州,而现在梁廷的主力即将从汴州出发,渡过黄河北上,牵制魏州唐军主力。

听到这,庄宗高兴不起来了,转喜为惧,忙问该怎么办。康延孝回答说:“梁兵虽众,分则无馀”,虽然梁军总兵力很大,但由于是分路进攻,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我愿帅铁骑五千直取汴州,避实击虚,如此天下可定。

庄宗闻此言大受鼓舞,又问策于帐下头号谋士郭崇韬,郭崇韬也坚持让庄宗奇袭汴州。于是定策,在中都之战摧毁梁军王彦章部之后,李存勖便命李嗣源帅麾下骑兵,不做修整,抛弃辎重,直趋汴州。

▲后唐灭后梁之战。

李嗣源于是便率领石敬瑭等众将向汴州开进,一路上后梁果然如预想的那样防备松弛,唐军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就赶到了汴州城下。此时的汴州,因为军队都派出去了以致无兵可守。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梁,不想仅仅过了16年便社稷倾覆:后梁灭亡。

灭梁之战,李嗣源是当之无愧的首功,而李嗣源帐下,又以女婿石敬瑭、养子李从珂功劳最大。而石敬瑭为人低调,“不好矜伐”,从不夸耀自己的军功,以致在庄宗朝,石敬瑭的地位并不显赫。

03. 拥立明宗

后唐攻灭后梁之后,迅速压制后梁境内州郡。在郭崇韬率军攻灭前蜀王氏政权之后,后唐的版图拓展到了巴蜀之地,成为五代中势力最大的一个。

然而就在功成名就之时,庄宗李存勖变了。

最爱君读书时学过一篇课文,北宋欧阳修写的《伶官传序》,里面说得很明白: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当四面环敌之时,李存勖一刻也不敢放松,对人对事丝毫不敢怠慢;但当天下初定,大功告成之时,李存勖却宠信伶官,沉迷演戏难以自拔。对后宫放纵,随便皇后插手政治,对功臣猜忌,动辄便杀。以致后唐上下,人心惶惶,君臣之间相互猜忌。

石敬瑭在庄宗朝没有发达,是他的幸运,因为发达起来的那些人,几乎都被庄宗干掉了。比如劳苦功高的郭崇韬,在平蜀之后即被杀害,而灭梁功臣李从珂则远贬石门。后唐的军镇主帅,“疑惧而叛”者,此起彼伏。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

公元926年,魏博天雄军乱兵发动兵变,欲挟持主帅杨仁晸[zhěng]叛乱,杨不从,乱兵杀之,又逼赵在礼为帅,赵在礼从之。叛军攻入邺城,汴京震动。

庄宗派人去招抚,然无功而返,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皆认为非李嗣源不能胜任。于是庄宗便又派李嗣源前去平叛。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李嗣源率军走到半路时,自己的军队也发生兵变了,众军士纷纷请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

李嗣源大惊,斥责众军士曰:

自吾为帅十有馀年,何负尔辈!今贼城破在旦夕,乃尔辈立功名、取富贵之时。况尔天子亲军,返效贼耶!

但叛军毕竟人多,李嗣源只好假意答应,想找机会脱离叛军,自己一人回朝,向庄宗李存勖说明情况。石敬瑭知道这事儿以后,对李嗣源说了一句话,点醒了岳父。石敬瑭说:

岂有军变于外,上将独无事者乎?

哪有军队叛乱,而领军的将领却能在朝廷面前安然无恙的?

李嗣源心想也是,毕竟前面那么多有功之臣,皆因猜忌,或者被杀,或者被贬,或者被逼得造反。如今军变已成,就算自己回去面圣,又有多大可能让皇帝相信自己并无二心呢?

于是在石敬瑭等人的劝说下,李嗣源横了心,反了庄宗李存勖,并命石敬瑭为先锋,率军取汴州,直趋洛阳。

庄宗军溃,纷纷倒戈追随李嗣源。庄宗无奈西奔,想与平蜀军队汇合再图东进,却不想遭遇兵变,身死伶人之手。对此,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叹道: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庄宗死后,李嗣源终登帝位,是为后唐明宗。

04. 潞王之叛

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而自河东与梁征战之时,便追随明宗,屡次于阵前救明宗性命,累立战功;及明宗被逼参与叛乱,又是石敬瑭献策,助明宗脱险,取得天下。

对明宗,石敬瑭劳苦功高;对石敬瑭,明宗恩宠有加。明宗继位后,石敬瑭累次升迁,手握兵权,恩宠富贵无以复加。庄宗还赐他“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的名号。君臣关系、翁婿关系好得不能再好了。

石敬瑭名满天下。

明宗为君,史上多赞誉之词,但在最爱君看来,明宗为政却也有致命弱点。

在用人上,庄宗太过猜忌,以致大臣人人自危,甚至宰相也纷纷请辞,无人敢任;而明宗则太过“用人不疑”:

由于自己没读什么书,不识字,明宗虽然打仗一流,但做皇帝却十分不自信。一朝的政治,悉数委于臣下。以致于臣下明,则朝政明,臣下奸,则朝政乱。

公元933年,北境有敌情,当众大臣商议派谁北上主持边事之时,有意远离朝政避祸的石敬瑭主动请缨。于是明宗便将石敬瑭派往河东,掌管后唐的“龙兴之地”。临行前,石敬瑭上奏向岳父辞行:

臣虽微怯,惟边事敢不尽其忠力,但臣远违玉阶,无以时申补报。

我虽然怯懦,但对边事不敢不竭忠尽力,只是我将远离陛下,无法时常与您联系了。

明宗听闻“泣下沾衿”。当年十二月,明宗驾崩。石敬瑭闻讯,“长恸若丧考妣”。

明宗死的时候,朝政已然混乱不堪。继位的后唐闵帝李从厚,是个毫无争议的庸主。面对如石敬瑭、李从珂这样出镇四方的宿将功臣,李从厚百般猜忌,却又缺乏手段。

李从珂是明宗的养子,也是长子。早在灭梁之战时就已战功卓著,明宗继位后受封潞王,此时正镇守凤翔。此人有名声有兵权会打仗,自然令李从厚寝食难安,因此便成为李从厚的第一个目标。

在自己的儿子被李从厚削夺兵权调离京师,自己已出家为尼的女儿又被李从厚召入皇宫之时,李从珂就知道自己已经被当今圣上猜忌了。而当李从厚命令李从珂“换镇”,离开凤翔,改镇河东的时候,李从珂就明白了:如果不反必是死路一条。

公元934年,李从厚的龙椅还没坐热,潞王李从珂就从凤翔举兵叛乱了。李从厚闻讯立即派大军前去镇压。

李从珂兵少,只得困守凤翔,然而最终还是敌不过。危急关头,李从珂登上城头,脱去衣服,露出身上一处处伤疤,对着攻城的唐军将士痛哭道:

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

攻城将士听闻此言,心中顿生怜悯之心,其中李从珂原来的部下竟带头倒向李从珂,于是唐军大溃。李从珂也未曾想到,这一哭竟然哭来了天下:

凤翔兵锋直逼洛阳,李从厚弃城,北奔河东。

05. 石郎造反

潞王反叛之时,李从厚急诏石敬瑭自河东南下,兴师助剿。石敬瑭应诏南下,于途中遇到了北奔的李从厚,于是便迎李从厚先入卫州(今河南卫辉)。一边是军心所向的李从珂,一边是狼狈而逃的正统皇帝李从厚,此时的石敬瑭,还没有想好到底该站那边。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李从厚的左右从骑,居然想打石敬瑭的主意,于是石敬瑭不得已杀了李从厚随从者数百人,将李从厚幽禁在卫州,自己跑去洛阳向李从珂表忠了。

公元934年,李从珂在洛阳继皇帝位,是为后唐末帝。登基后不久,李从珂便把闵帝李从厚给杀了。

虽然石敬瑭在关键时刻,站了自己这一边,但李从珂并不信任他。相应的,他跟李从厚一样,对劳苦功高的石敬瑭非常忌惮。虽然口中说着“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实际上处处提防,以备“流言不息,万一失欢”。

向李从珂交了投名状之后,石敬瑭心里其实也不放心,生怕又被新君猜忌,于是想回河东这样的话,身在洛阳石敬瑭连提都不敢提。一连数日惶惶不自安,以致形容枯槁,满脸病态失了人形。

石敬瑭的妻子,即李嗣源的女儿、李从珂的妹妹便向其母曹太后求情。曹太后心疼女儿,便向李从珂开口,请他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看石敬瑭如此形状,估计他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答应了。石敬瑭这才得以战战兢兢返回自己的河东老巢。

李从珂放走石敬瑭之后就后悔了,不断派人前去河东打探。石敬瑭在京城来人面前,皆装作一副大限将至的样子瞒天过海。李从珂还是不放心,竟然要将石敬瑭从河东调走,就像当初李从厚想把李从珂从凤翔调走一样。这下石敬瑭心里更加害怕了,不禁联想起上次妻子去京城参加李从珂的宴会,想早些辞席回去,李从珂却说:

尔归心甚急,欲与石郎反耶?

被皇帝猜忌如此,继续下去恐怕将是死路一条,于是石敬瑭决定放手一搏:

石郎终于反了。

06. 献土称儿

自古以来,造反都是提着脑袋赌命的事,成了自然是好,但要是不成,恐怕要死无葬地了。

若不是李从珂猜忌心过重,石敬瑭不见得真的会铤而走险。但现在既然已经反了,就再无回头之路。

此时的李从珂名声在,权威在,而石敬瑭仅以河东一地反水,实在太过冒险了。必须求得外援才能增添几分胜算。而此时能够引以为援的,除了北方的契丹,别无他选。于是石敬瑭便派人与契丹联络。此时契丹的国君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次子,辽太宗耶律德光。

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契丹素有南下中原之志,屡次趁中原混乱兴兵南侵,但就算是这样,在河北诸镇的抵抗下,契丹战果可怜。

眼下李从珂与石敬瑭反目,正给了契丹机会,而此时的后唐亦早已不是当年的战力。于是当耶律德光收到石敬瑭的联络时,便“复书诺之,约以中秋赴义”,动员契丹兵马准备援助石敬瑭。

李从珂听闻石敬瑭抗命,当即派军兵围太原,想要一鼓作气摁死这石郎。石敬瑭也丝毫不敢怠慢,亲自登上城头督战。苦守数日后,就在将士疲惫,粮食将尽的危急时刻,契丹的援兵来了。

草原的骑兵在耶律德光君臣的调教下,焕发了青春战力,而围城的唐军,则被这突如其来的敌军打得大败,撤围而去。对李从珂来说,整个战局也因为契丹的加入而急转直下。面对强悍的河东军,以及契丹的草原铁骑,后唐已然没了胜算。

太原解围之后,石敬瑭前去契丹军营与耶律德光见面。俩人一见面,耶律德光便拉着石敬瑭的手说:

恨会面之晚。

于是两人论“父子之义”——石敬瑭对耶律德光称臣,并管耶律德光叫爸爸。这一年石敬瑭,44岁,而耶律德光,34岁。

耶律德光对石敬瑭的殷勤也是积极回应:

观尔体貌恢廓,识量深远,真国主也。天命有属,时不可失。欲徇蕃汉群议,册尔为天子。

听到皇帝爸爸这么说,石敬瑭推辞了几番,但终究还是接受了册命,在晋阳城南立坛登基,国号“晋”,史称后晋,成了被契丹册封的中原皇帝。

然而契丹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眼下新朝刚立,境内尚未完全压制,对石敬瑭而言,别说是跟契丹翻脸,哪怕能平复各地叛乱都算是烧高香了。说是感谢皇帝爸爸出兵相助也好,或者说安抚如虎狼般的契丹也罢,提出:

愿以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为寿,仍约岁输帛三十万。

每年岁币三十万送往契丹,而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即所谓的“幽云十六州”送给耶律德光“为寿”。

对此,耶律德光非常满意。

之后,在后晋军和契丹军的联合打击下,李从珂终于抵挡不住,自焚于洛阳。

后唐十四年的统治告终。

▲石敬瑭献土称儿。

07. 千年骂名

石敬瑭的心愿终于达成了,虽然从最初的动机来看,他不过是想在皇帝的猜忌之下活命而已。

在位的七年里,石敬瑭为政还算中规中矩。在五代的皇帝里,也勉强能挤进第一梯队。但在后人眼中,石敬瑭的名声,臭得不能再臭,以致被骂了一千多年。

骂石敬瑭,不外乎他做的那两件事:

其一,认比自己小的人当爹,太丢人;

其二,送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太坑人。

先说认爹这事儿,石敬瑭当时显然没想太多。在他看来,后唐先主李克用与契丹先主耶律阿保机约为兄弟,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而我又是李嗣源的女婿,论辈分,耶律德光可不就是叔叔辈的吗?

然而话说回来,就算是叔叔辈的,你叫声“叔叔”不就完了吗?后世南宋与金,那也是“叔侄”关系。怎么说都没必要叫“爸爸”呀。

当时石敬瑭手下的大将,后来的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当时就说了,“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

再说这献土之事,当时幽云之地并非石敬瑭所控制,而且当时幽云之地的实际统治者,也正想对契丹献土称臣;从国土防御的角度来说,唐末幽云一线虽有地利,但却不是边防重心;唐朝的战马主要来源,也不是幽云,毕竟那是农耕区。反正那会儿要守也守不住,送他就送他,大不了后世变牛了再打下来嘛。本来这就掰腕子的事啊。所以这么说起来石敬瑭如此做,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是,宋人觉得这就是大问题。

北宋初年,宋太宗时期,数次北伐想夺回这幽云之地,结果兵败丧师,宋太宗自己也因伤落下病根而死。

北宋末年,在宋徽宗的授意下,北宋背弃与辽的盟约,转而与金海上之盟,也是因为这幽云之地。没想到面对奄奄一息的辽国,不仅没有打下来,更是上了金国的套,给了金兵南下的口实。靖康耻,宋人记了十八辈子。

于是当宋儒们追究这国运衰败之由,皆指石敬瑭献土契丹:

要不是当年你把幽云献出去,我们用得着这么费劲吗?

久而久之,宋儒的观点深入人心,石敬瑭卖土求荣的事成了历史铁案,黑黑的,怎么洗也洗不白了。

▲司马光对石敬瑭却有好评,称赞他屈事契丹,换得中原局势稳定。

08. 后晋之命

公元942年,石敬瑭去世。之后其侄石重贵继承帝位,是为后晋出帝。

刚刚继位的石重贵,面对契丹国主,皇帝爷爷耶律德光,心中波澜万千。在臣下的撺掇下,石重贵对耶律德光表示,称孙不称臣:可以给你当孙子,但不能给你当臣子。

耶律德光闻大怒,当即兴兵南下,要教训这个搞事情的“皇孙”。

在后晋君臣的死命抵抗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五年,最终石重贵还是没有扛住,兵败投降,做了亡国之君被契丹军队虏到了辽国。耶律德光封其为“负义侯”:那啥,“忘恩负义”说的就是你。

与此同时,在契丹军队攻下开封后,耶律德光也当了一回中原皇帝,改“契丹”为“辽”。然而,由于此时的辽国君臣上下汉化程度普遍偏低,此次南征虽然打下了汴州,但却没有做好接管汉地的准备。

三个月后,耶律德光借口说汴州太热了,引军北还,却不想染病死于途中。

由于辽国述律平太后要求“死要见尸”,而当时天气的确转暖,路途又遥远。不得已,随军厨师将耶律德光的尸体腊制,这才带了回去。

而中原经过梁、唐、晋,以及此次辽兵南下之乱,创伤甚巨。但创伤之下,新的力量开始孕育。中原这片多灾多难之地,也终将会迎来真正能够赐福万民的主人。

原标题:《丢了幽云十六州,他被骂了一千年》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10人受审!宝鸡中院首例一审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开庭

宝鸡中院首例一审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开庭审理。近日,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凤翔县人民法院科技法庭审理被告人王某某等10人...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