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科 鼓吹制造视觉文物的人

澎湃新闻 2020-05-26 14:18 大字

潘科 纪实影社

摄影师简介

潘科(李晓群摄)

潘科,1953年生于辽宁,当过兵、做过工,也当过记者,是中国摄影界有广泛影响的“陕西摄影群体”重要成员。潘科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学者型摄影家,担任过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85年,他与侯登科的合作作品《出征》,促进了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1986至1987年参与策划组织“艰巨历程”摄影公开赛;2012年出版个人专著《底片:探寻熟悉的陌生人》,并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

潘科,鼓吹制造视觉文物的人

八十年代刚听说布勒松“决定性瞬间”。我觉得对我来说,可能是“瞬间决定什么?”更重要。因为时空可以切割很多瞬间,哪个才是“决定性”的瞬间是建立在对被摄人和场景的理解上。

摄影的妙处在于一瞬间把镜头前的时空、众生相记录在案,也将拍摄者的观察方式、情感形态留存在底片上。摄影是工业时代的产儿,亦是后工业时代的助产士。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影在观照他人的同时也在观照拍摄者,是人们借助科技成果在和时间、空间、直觉、情感等等互动的游戏。不过有时候会呈现其残酷的一面,在残酷中隐约透出温情:因为逝去的一切终将逝去,唯有摄影使你和“逝去”保持着一丝联系。空间也在作弄我们,左右偏一点,高低差一点,结果时常会大相径庭,迫使“垃圾”源源不断。我们经常思考,企求思想决定高度,可是它毕竟不是哲学数学,眼睛没有“水儿”,哪有秋波?就是那么一瞥,那么一惊,一切的一切都决定了。

历史不断地往前推演,中国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最大的实验场,当下的情景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片段,社会纪实摄影是考证社会嬗变的视觉文物。在上个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我到处鼓吹摄影是制作视觉文物的重要方式。

1987年,陕西西安,少先队学习交警活动中,孩子们在西华门执勤。

1984年,陕西西安,小学的孩子们庆祝儿童节。

1987年,陕西西安,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们在宣誓。

1988年,陕西西安,利用街道自行车存车架子玩耍的孩子们。

1991年,陕西西安,单位住宅楼前的孩子们。

1987年,陕西西安,带娃娃的男子。

1986年,陕西西安,南门内出行的一家人。

1988年,陕西西安,宾馆前在建的雕塑。

1985年,陕西西安,民众在解放路围观外宾。

1990年,陕西西安,东新街看热闹的市民。

1990年,陕西西安,东新街看热闹的市民。

1985年,陕西西安,节日的兴庆公园。

1985年,陕西西安,距离市中心非常近的南稍门外,当时还有一番农村景象,如今是高楼林立的闹市。

1987年,陕西西安,某企业的气功爱好者,时值全国气功热。

1987年,陕西汉中,卖沙发。

1996年,陕西西安,南门外下水道维修工人。

1987年,陕西眉县,跑窝村农民自建的教堂。

1985年,陕西西安,炭市街副食市场,冰箱还没有普及,卖肉的小贩一大早挨着个儿闻昨天没有卖完的货。

1986年,陕北,农村小卖部。

1986年,陕北。

1986年,陕北,雪中迎亲。

1986年,陕北,雪中坐车的新娘。

1990年,陕西西安,柏树林派出所的警长与犯罪嫌疑人。

1990年,陕西凤翔,雨天找到住处的年轻麦客。

1990年,麦客肖像。

1990年,陕西凤翔,雨天等待活计的麦客。

1990年,陕西凤翔,排队上车的麦客。

1987年,陕西西安,在监狱制砖厂劳动的服刑人员。

1990年,陕西西安,因贩卖人口服刑的人员。

1990年,陕西西安,在加大打击犯罪活动的日子里,派出所后院墙壁上的手铐铐满了犯罪嫌疑人。

1990年,陕西西安,在派出所临时拘押的犯罪嫌疑人。

1990年,陕西西安,妇女管教所服刑人员的宿舍。

1987年,陕西西安,沙坡监狱的服刑者在看日蚀。他是犯人头儿,虽然也是服刑人员,但是他不用干活,只负责监督其他犯人劳动。

-- END --原标题:《潘科,鼓吹制造视觉文物的人》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宝鸡市总工会深入基层调研工人文化宫建设情况

连日来,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曹海芹深入基层调研工人文化宫建设情况。她强调,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高标准建...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