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开启行星探测时代

潍坊晚报 2020-04-25 10:54 大字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发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之际,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正式公布。

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征途漫漫

4月24日上午,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启动仪式上,发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经过3年多的全球征集,共收到海内外提交的工程名称及图形标识作品35912个。经过网络投票,共收到有效投票3278962张。经过征名产生了8个火星探测工程任务名称入围方案,包括凤凰、天问、火星、腾龙、麒麟、朱雀、追梦、凤翔。最终官宣定名为“天问”。

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揽星九天”图案表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以及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

我国将一次发射完成“绕、落、巡”三个目标

今年夏天将迎来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包括美国的探测器“毅力号”在内的各国“探火计划”和火星探测器都已整装待发。我国也不例外。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告诉记者,我国将通过探测器一次发射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同时,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并不是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老路,而是有新起点,且起点设置很高。

贾阳说:“不管是美国、印度,还是欧洲,他们的探测形式无非有几种,一种是刚开始时比如有飞掠,从火星旁边飞走,相对来说比较短暂;第二种是环绕;第三种是落下去,落到火星表面上,有着陆平台、着陆器、火星车这几种形式。我们的是一次发射解决两件事情,既解决环绕,又解决软着陆,还会释放一个车,即完成‘绕、落、巡’三个目标。”

在顺利降落到火星表面之后,火星探测器就会开始它真正的工作,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和月球探测器相似,包括拍照、采样等任务会依次进行。

火星只是第一步,行星探测时代即将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国深空探测一项更长远的计划。

国家航天局称,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天问系列”命名,也使用同一个主标识“揽星九天”。“天问一号”的标识,在“揽星九天”图案和“中国行星探测”下方有“MARS”字样,表明为行星探测工程中的火星任务。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将行星探测计划进行整体规划,火星只是第一步。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相关负责人2018年曾介绍,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初步明确了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2021年到达火星。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火星第一次探测任务正在实施,后面三次任务正报请国务院批准。

神话传说为航天任务命名提供丰富灵感

航天任务的命名中,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探月工程取名“嫦娥”,月球车得名“玉兔”,空间实验室叫“天宫”,各怀绝技的卫星有“北斗”“风云”“悟空”和“墨子”“张衡”。十几年来,中国将神话传说用航天器写进了星空。

屈原长诗《天问》中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首诗叩问了大量天文现象和历史事件,表达了对真理的求索,也与中国深空探测气质相符。

去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以后,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国还命名了5个月球背面的地名,均有浓郁的中国风。嫦娥四号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得名织女、河鼓和天津,均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

今年将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超级年

2020年,被称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超级年,因为我国将有多个重要航天项目执行。其中,将择机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已经准备就绪,它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这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战。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彭兢说,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风暴洋西北部地区着陆,以无人方式在月球表面完成样本采集,之后再将样本带回地球。同时,彭兢还表示,在完成探月工程三期任务后,我国还计划对月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测。他说:“后续的任务暂时叫做探月四期,其目标初步设想是通过2-3次任务建立一个月球科研站,在一段可预见的将来,可能是一个长期无人、短期甚至可以有人访问的科研站。”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凤翔:一户一业、一村一品助力脱贫

伴随着明媚的春光,凤翔县20余万亩苹果进入盛花期,果农们抢抓农时,忙着进行疏花管理。4月14日,在范家寨镇绿宝果业苹果基地,记...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